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方言众多,在全国或全省的会议上,听众常常听不懂那些用差别很大的方言所作的报告。同时,社会上存在大量文盲。从1950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展了以推广识字为主要内容的扫除文盲运动。但在识字运动中很快暴露出传统繁体汉字的“三多”(字多、形多、读音多)、五难(难认、难读、难写、难记、难栓排)问题。因此文字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化领域最重大的运动之一,文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新中国文字改革过程中.存在学术问题政治化处理的错误做法。有一些人因对文字改革的激烈批评,而被错误地当作反对政治改革被划为右派遭受了迫害。由于急于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滋长了盲目乐观和急于求成的情绪。这种急于求成的情绪,在文字改革中导致有的问题考虑不周,尤其是简化汉字方面,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摘编自王爱云《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文字改革1949-195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文字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的文字改革。
2021-08-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根据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指出:“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粮食现在仍然是稳定市场最重要的物资。”陈云始终强调在经济建设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务必要综合平衡,他系统地论述了搞好综合平衡的具体措施与工作的开展原则,并强调“要按短线搞综合平衡,一步一个脚印,避免浪费,协调经济,从而实现真正的平衡。”陈云认为,经济建设最终是要为整体社会服务的,“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陈云早在建国初就提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应占据重要位置的思想,新时期他对于市场与计划资源配置方式、资本主义,以及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其国家市场经济思想由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陈云与邓小平共同支持并领导了针对旧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后形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陈伟等《对于陈云主要经济思想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云的经济思想及其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