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 《韩非子 ·和氏》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韩非子 ·五蠹》

材料二     由于隋朝的严刑峻法和繁重的苛捐杂税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通过施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样的治国理论,才能达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三代之治”……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道德在治国理政中比严刑律法更为基础、更为有效、更能反映人民意志、更能反映客观规律的社会规范,唐朝统治者在律法中全面贯彻儒家的德礼思想来维护社会稳定和阶级秩序。

——摘自齐栋《<唐律疏议>中体现的儒家法律思想探析》

材料三     随着保甲制度的不断发展,清王朝有关保甲制度的立法也更加完善。按清制规定:   “凡编保甲,户给以门牌,书其家长之名与其丁男之数,而岁更之。十家为牌,牌有头;十牌为甲,甲有长;十甲为保,保有正,稽其犯令作匿前愿者而报焉。城、市、乡、屯、灶、厂、寺观、店、埠、棚、察、边微,皆编之。凡海船,亦令编甲焉。”由此,保甲制度不管原籍何在,属于何种人口,只要居住在此,即要被编入当地相应类型的保甲户籍,打破明朝“人户以籍为定”原则。

——整编自卞利《清代户籍法的调整与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和韩非子关于“礼法”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上述主张对秦朝的统治产生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律的基本特征,并概述该特征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保甲制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打破明朝‘人户以 籍为定'原则”的政策条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台院侍御史以弹奏为基本职责,重点在纠弹职位较高的官员。察院监察御史在御史台中品秩虽低,但职务繁杂,百司畏惧,其“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此外还掌祭祀、监南选、监司射、监决狱、分察尚书省六部等。贞观年间,全国被划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监察御史以六条巡按州县,分巡时威仪显赫,“州县祗请相望,道路牧宰祗候,僮仆不若”。《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同时,唐太宗也对清廉官员和清正之举大加褒奖弘扬。

——摘编自吴毅《唐朝贞观年间防治贪腐的政策举措释析》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吏治改革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一战后二战前的英法政治、经济状况的概括。这可用于说明(     
英国一战后,英国国务总的来说……被托付给其中的格外庸碌之辈,至少就关乎整个世界安全的外交事务来说是如此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14.15%下降到1937年的9.8%;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14%下降到9.2%
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整个法国社会“被阶级和意识形态问题搞得四分五裂”;政坛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党派的分化组合与内阁的更换更为频繁
1938年的法郎价值是1928年的36%,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83%,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18%
A.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
B.一战后欧洲经济复苏迟缓
C.英法无力维系凡尔赛体系
D.西方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数量的增多,部分中心城市空间扩展受到周边城市的限制,相邻城市之间的摩擦也逐渐增多,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以“撤县(市)设区”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调整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行政手段开始大行其道。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等城市就曾经出现过这种调整,通常的做法是将大城市周边的县或县级市改为区,纳入到大城市行政区范围内,从而为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撤县设区改革,在发展意义上,契合了由“农村中国”向“城市中国”的变革趋势。在实践中,“撤县设区”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工业化、城镇化基本是同步进行的。

——摘编自王禹澔等《“撤县设区”研究刍议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撤县设区”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撤县设区”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崛起,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宪章运动。列宁称其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面对英国工人斗争高涨的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到欧洲大陆去招募外国工人,以此破坏工人的罢工斗争。严酷现实教育了英国无产阶级,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利益是致的。马克思对宪章运动左翼领袖哈尼、琼斯等给予很多热情帮助,并通过他们去影响群众。英国宪章运动左派领袖和工联领袖们还先后在伦敦发起“国际委员会”“国际协会”等国际性工人组织,促进了各国工人阶级之间的来往和交流。1863年,波兰民族起义爆发后,英国工人阶级专门成立了波兰独立全国同盟,多次集会、游行,支援波兰人民的解放斗争。

——摘编自符文洋《英国工人运动与第一国际》

材料二 工人运动的中心从西欧转移到俄国还在19世纪末就已经很明显了,这一时期,俄国成为欧洲革命者政治避难以及革命思想传播的场所。列宁在1903年建立了集中统一,组织严密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19173月,俄国工人阶级同劳动农民结成联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八个月后,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从这时起,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伟大的国际力量。俄国劳动者在其领导下,向全世界无产阶级作出了应该如何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范例。

——摘编自西多洛夫《略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俄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人阶级对国际工人运动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工人运动中心转移到俄国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带来了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变化:美国、日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国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同时也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未加入国联,不愿意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这些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存活了不到 20 年,同其他几个国际体系相比较,成了最短命的体系。

——据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等

材料二 我们不妨将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做一比较。凡尔赛体系根本不重视健全战败国德国的民主化进 程,而是从战胜国的绝对利益出发,一味强迫它接受有罪之说,致使德国人民把战败带来的一切不幸统归之于政府当局,最终导致了纳粹党的上台;对殖民地虽宣称给以民族自决权,不过口惠而已,委任统治只是另一种殖民统治形式。在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只顾保护自己的和平与既得利益,不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有着根本的不同。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体系带来的改变,并分析其短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凡尔赛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的不同之处(任举两例),并简要评价雅尔塔体系。
7 . 历代改革重视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百姓服兵役一般是一户出一人。“分户”是商鞅第二次变法的重要内容。商鞅对“有二男以上”而不析户的家庭征收双倍的赋税。对分出的家庭依法授予田地。他还规定勤劳致富者免除其徭役,甚至可以“以粟出官爵”,懒惰而陷于贫穷者不但得不到国家的救济,还要全家没为奴婢。以授田与“倍其赋”引导百姓“分户”、以“复其身”“出官爵”激励百姓耕织、以“举以为收孥”吓止百姓懈怠。“分户”后产生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不再像姬周时代宗族一样具备准政治组织的特征和功能,而是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和较为纯粹的生产单位。

——摘编自谢红星《早期中国至商鞅变法时代家国体制的变迁》

材料二 鲜卑族进入中原之际,婚姻实行的仍是族内婚,影响自身民族素质的提升。孝文帝即位不久,就诏令禁绝同姓相婚,令下后如仍有犯者,处以绞刑。他认为北魏社会,由于婚嫁越轨,使“贫富相高,贵贱无别”的等级不分明状况愈来愈严重,为此,采取措施,以婚姻等级维护业已存在的社会等级,严禁非类互婚。公元496年孝文帝将汉族第一等士族崔李、郑、王五姓之女收为妃嫔,同时又命5个皇弟娶汉族高门女子,北魏公主或宗室女大约有40多人嫁给汉族高门。

——摘编自杜士铎《北魏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在第二次变法时期实行“析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婚姻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改革举措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太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15年考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参加工人运动,与邓伸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后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多次陪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他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规事件”,他主张武装工农予以反击。1927年8月出席“八七.会议”,坚决主张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先后任中共溱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务、他在1927年12月领导广州起义,并建立苏维埃政府,后来遭敌人突然袭击不幸壮烈牺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太雷对民主革命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太雷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1-08-1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方言众多,在全国或全省的会议上,听众常常听不懂那些用差别很大的方言所作的报告。同时,社会上存在大量文盲。从1950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展了以推广识字为主要内容的扫除文盲运动。但在识字运动中很快暴露出传统繁体汉字的“三多”(字多、形多、读音多)、五难(难认、难读、难写、难记、难栓排)问题。因此文字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化领域最重大的运动之一,文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新中国文字改革过程中.存在学术问题政治化处理的错误做法。有一些人因对文字改革的激烈批评,而被错误地当作反对政治改革被划为右派遭受了迫害。由于急于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滋长了盲目乐观和急于求成的情绪。这种急于求成的情绪,在文字改革中导致有的问题考虑不周,尤其是简化汉字方面,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摘编自王爱云《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文字改革1949-195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文字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的文字改革。
2021-08-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近代史上的文字改革运动,从晚清时期就开始了。从运动的整体情形看,它实际包含四项内容:施行汉语拼音、使用简化字、写白话文、推广普通话。四项中的每一项,又可以单独构成一场运动,四项内容在实际运动中往往结合在一起。运动大体以辛亥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文字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在文学革命的框架内,借着五四运动的强大气流,迅速升腾为席卷全社会的潮流。“五四”后的文字改革运动,不但得到了北洋及国民政府的认可,而且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与弘扬。整场文字改革运动,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书同文、语同音”的目标。文字改革运动将汉字改造成为了一套科学符号,使其真正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掌握,堪称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大盛事。

——摘编自李洪岩《浅议近代的文字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