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字少穆,1785年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在赴江苏巡抚任途中,目睹“灾民于沿堤搭棚栖止”的惨状,提出救灾12项建议,并在江督陶澍的支持下得到实施。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有《四洲志》《华事夷言》等,这些著作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综括各种资料完成了一部有关农田水利的优秀著作——《畿辅水利议》,总结了历史上北方农田水利的经验。林则徐写下的《壬寅日记》,后被整理为《荷戈纪程》,它记录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交通状况、民众生活、贸易情况、驻军和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内容。

——摘编自吴伟宁《论林则徐的历史贡献》等


(1)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所做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林则徐的历史贡献。
2022-06-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材料   1956年,英国伙同法国、以色列侵略埃及,企图延续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但遭到惨重失败。这场战争使英国人认识到,英帝国已彻底衰落了,不应该再用传统的军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当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却没有吸取战败的教训,反而与美国一起,大力发展核武器,与苏联对峙。整个世界陷入了白热化的冷战之中,反战和平运动开始酝酿。1954年,氢弹爆破成功,哲学家罗素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全世界用和平手段解决任何争执。一时间,反战和平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58年年底,全英国以核裁军为目的的组织超过200个,到1960年,全英国和平组织已有近500个。许多当时建立的民间反战和平组织迄今还存在,成为反战的核心力量。1968年,美、苏、英三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极力敦促无核国家达成《核不扩散条约》。

——摘编自吕丽塔《英反战运动改变冷战局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反战运动的侧重点及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顾方舟(1926—2019),病毒学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5年,江苏暴发大规模脊髓灰质炎疫情,顾方舟团队临危受命,在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开始自主研制疫苗。1960年底,首批500万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1964年成功改进剂型,将需冷藏的液体疫苗制成固体糖丸,一名儿童只需服用一枚糖丸就可达到免疫效果。脊髓灰质炎的年平均发病率大幅下降。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顾方舟一路艰辛跋涉,护佑中国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摘编自《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方舟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方舟、屠呦呦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战后争夺霸权的斗争仍日趋激烈。但是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运动由此兴起,加之俄国十月革命引发的革命浪潮,列强不得不打着和平的旗号,企图掩盖战争并准备扑灭革命风潮。1927年,法国外长白里安建议与美国缔结条约,主张用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美国政府照会法国,建议由美法两国向世界发出联合倡议,先由六个主要国家签署白里安提出的非战公约,然后由世界所有国家签署,由此,法国和美国的"双边"公约被改造为"多边"公约,从而美化了美国的国家形象。法国政府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慑于美国的实力,不得已同意了美国凯洛格提出的方案。19288 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非战公约》的历史作用。
2022-02-07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法国外交由强硬的政策转向对德让步妥协的绥靖政策,是由一系列原因形成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得法国经济的复苏中止,在维护现有利益的前提下,法国开始谋求同德国和解和妥协。实质上,克里孟梭政府严格执行凡尔赛条约的外交政策并没有执行下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英国的外交政策,以及英国对法国的遏制。最后,法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对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普遍和平主义、和平主义衍生出的民众革命主义及其对统治阶级的信号指示,人民要求下的民主机制规范了避战求和的思想,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图谋变异了祸水东引的判断,最终催生了绥靖主义。

——摘编自赵立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绥靖政策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绥靖政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兵制又称军户制,通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各地军阀为确保获得足够兵源,相继推行军民异籍之制。三国时期,普遍将户口分为普通户、屯田户和军户三类。军户由军队或州郡管理,父死子继,世代为国家服兵役,无法脱籍,致使军户地位不断下降。其身份甚至与奴仆罪犯相近,导致军队士气和战斗力极为低下。孝文帝推行改革后,最终激起埋葬北魏王朝的“六镇起义”。北魏后期,世兵制已难以为继,军事改革势在必行。

于是,西魏权臣宇文泰创立府兵制。以开府为基层组织,称为府兵。府兵编入军籍,府兵由六等以上农民之精壮子弟组成,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府兵制在发展过程中打破胡汉分治的界线,不断扩大征兵对象,吸纳汉人,严格训练,战斗力较强。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有效防止将帅擅权。

——摘编自袁琮蕊《《花木兰>背后的军事制度沿革:从世兵制到府兵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后期世兵制难以为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府兵制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澍(17771839),湖南安化人,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著名的理财能手,曾经当了十多年的两江总督。在林则徐、贺长龄、魏源等属吏的协助下,他兴利除弊,政绩斐然。他大胆改河运为海运,在运河发生水患时,将当年的漕粮按时送到北京;他改革整顿两淮盐政,改引为票;他兴办全省河工,治理水害,大修水利。陶澍出身贫寒,“少负经世志”,也是当时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他和龚自珍、魏源、林则徐、贺长龄等人志同道合,敢于正视现实,关注民生,揭露封建衰世的黑暗和腐败,要求改革内政,严禁鸦片,加强军务,防御外敌,不愧为一代名臣。

——摘编自平湖月满《河山曲:追寻一个真实的左宗棠》


(1)根据材料,概括陶澍担任两江总督时期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陶澍被称为“一代名臣”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山高地阔,黄河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的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副对联:上报九天五谷丰登,下表九泉一门忠孝。横批:又是一年。父亲看了后,说横批不好,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把横批改成“勤俭持家”吧。

《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有关山东人的就有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卖身葬父的董永等。

——摘编自《全景扫描山东》

材料二   《水浒传》的核心价值观有两个,一是忠义价值观,二是暴力价值观……忠义文化一直是江湖帮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各种帮派都会设置各种帮规,而帮规要体现的就是忠义文化。一方面忠义文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使帮派能存活于社会;另一方面则是用这种思想意识去控制与约束,是一种精神管理的需要。

——《水浒传讲的是忠义与暴力》


(1)依据两则材料,概括山东人的性格特征。
(2)依据所学知识,概述山东人性格特征形成的地理和历史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善兰投身洋务派官僚集团,积极参与洋务新政中的学术活动,试图以此实现他的科学救国的理想。1861年秋,曾国藩在安庆筹建军械所,将李善兰“聘入戎幄,兼主书局”。李善兰一到安庆,就拿出因战乱初刊版已毁的《几何原本》等数学书籍。李善兰的科学著译,特别是他的数学著作,“仰承汉唐,荟中外,取精用宏,兼综条贯”。而他业余从事的诗、文创作,也是内容丰富、洋洋大观。李善兰生性豪迈,脱不羁,潜心科学,淡于利禄。曾国藩很赏识他,“屡欲列之荐牍,皆力辞”。他痛恨贪官污吏,在晚年所写的《陈君锡麟行状》中,表彰为官清廉、体恤民情者。晚年,他虽年授三品卿衔户部正郎、广东司行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但从未离开过同文馆教学岗位,也没有中断过科学研究工作。在他去世前几个月,还在写新的数学著作《级数勾股》。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善兰成为著名科学家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善兰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山汗(元武宗,1281~1311年)对严重的财政危机的反应,不是根据他的下属官员的不断建议采取缩减开支和裁减冗官的政策,而是做了一个鲁莽的尝试:重建尚书省以增加税收。虽然中书省还应处理政府的主要事务,而尚书省只应负责与财政改革有关的各项政策、但是新建的尚书省很快就剥夺了中书省理财、用人和司法等最重要的权力,并被赋予更大范围的决定权。所有的行中书省都改名为行尚书省,尚书省的触角通过它们直达全国各地。总的说来,尚书省及其设计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命运。早在忽必烈朝建立尚书省的尝试开始,已充分证明了这是不得人心的举动,并留下了高压和盘剥的公众印象。无论如何,此项改革并没有机会展现结果,因为它仅仅实行了16个月。

——摘编自崔瑞德《剑桥中国辽宋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