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改革后,农村公社最大的问题是份地不足,但仍然保留着重分土地来承担国家赋税的习惯。改革后土地重分的周期有所变化,有些公社改革后就没有重分过土地,有些村社的土地重分的周期也变为24年之久。改革后,农民虽然获得了“自由”,分家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但为了耕种需要赎买土地,这样本来就很贫困的农民反而失去了本来就不充足的土地,公共资源也不断减少。一些村民为了生存,只好把自己家仅有的土地出租,外出打工。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可以说改革后村社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陈丽娟、程广通《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村公社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村公社发生变化的作用及局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叙利亚国民大会备忘录

我们,在下面签名的叙利亚国民大会的成员,1919 年 7 月 2 日,在大马士革聚会, 有我们不同地区的居民——穆斯林、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授权,同意对选举我们的这个国家人民的愿望的以下表述:

我们要求叙利亚享有绝对的、完全的政治独立……

…………

考虑到居住在叙利亚地区的阿拉伯人并不比其他先进的种族缺少天赋权力,他们也绝不比开始独立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和罗马尼亚人落后,我们抗议国际联盟盟约中的第 22 条把我们置于需要受托管的发展中国家之列。

…………

我们不了解法国政府所宣称的在我们的叙利亚国家任何部分拥有的权力,拒绝相信它能协助我们或者能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地点帮助我们的国家。

我们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叙利亚南部建立犹太共和国的主张,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移民到我国的任一部分……

——摘编自魏凤莲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1750 年至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备忘录中叙利亚的诉求,并简析备忘录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联盟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厚重的“历史符号”,为人类文明交流互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988-1995年,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汉文、西夏文、回鹘文和蒙古文等元代印本共39件,根据其中一些有明确信息可考的印本得知,其刻印地主要位于元大都和杭州等地,而且大都是元代后半期之物。这批印本以佛经为主,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另外北区还出土了丝绸类纺织品,如莫高窟北区第51窟出土一件褐地龟背纹妆花(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中最复杂的一个品种)纱残片,经学者鉴定为元代织物。

——摘编自刘拉毛卓玛、杨富学《元代印本在莫高窟的发现及其重要性》

材料二   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正式成立,开启了敦煌吐鲁番学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学者以强烈的学术、文化自觉,积极投身到包罗宏富的敦煌吐鲁番学研究之中,奋勇直追、发愤图强,经过40年的努力,逐渐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旧有状况,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崭新局面。敦煌吐鲁番学得以不断赓续发展,成为源于中国且实至名归的国际显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5日第002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研究元代敦煌历史可以采用的史料。
(2)总结材料一反映的元代后期敦煌的历史事实。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学者积极投身于敦煌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023-12-25更新 | 9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2月,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宣布农民可依法赎买份地为己所有。同时规定:“只有经过地主允许农民才能得到包括宅园地的土地所有权并长期使用。”1881年,政府强制农民从1883年1月起必须进行赎买。农民赎买土地的价格远远超过土地自身价值。为此,政府创建农民土地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改革法令还规定“如果现有农民份地超过村社最高人均份地标准,那么地主有权将多出部分划归自己直接支配”。由此,仅黑土区(农业区)就有864560块农民份地遭到割地的命运,占全部分地的50.1%。农民不得不尝试租地、买地,甚至垦殖新地以增加土地使用面积。

——摘编自唐艳凤《1861年改革后俄国农民土地使用状况探析》

材料二   明治政府宣布根据土地实际支配权来确定土地所有权,并向土地所有者颁发地券,“地券乃土地所有者之公证及纳税之标目”。农民在封建时代从领主手里领有的世袭份地从法律上正式归农民所有,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也得到正式承认。与此同时,全国近1/3已将土地抵押、典当出去的农户却丧失了土地所有权,沦为佃户。1872年3月,明治政府又宣布:“自今四民皆许买卖持有之(土地)”。同时,允许农民耕种自由,废止了压制商品性农业经济的种种限制;允许农民有迁居和改变职业的自由。

——摘编自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和日本土地制度改革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和日本土地制度改革举措产生差异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对盐业推行了允许公私兼营的宽松政策。安史之乱后,盐铁转运使第五琦认为“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乃奏请肃宗,禁止政府允许以外的其他盐业生产,对盐业采取了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官运官销的政策。760年,唐肃宗任命刘宴担任盐铁转运使。刘宴在坚持第五琦的官营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盐政,实行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商运商销,精简盐政机构;同时在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置“常平盐”,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至大历末年,盐利收入达到六百万缗,“宫闹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摘编自刘玉峰《唐代盐业政策新论》

材料二   明初盐法甚严,严禁一切私自贩卖行为。这种“一刀切”式的禁盐导致了近场(靠近盐场的地区)贫难军民生路尽绝,不得不铤而走险贩卖私盐。一些盐政官员认为以生存为目的的近场私盐事关民生,应当驰禁。在他们的推动下,明政府颁布了弛禁近场私盐条例,“凡贫难军民,将私盐有肩挑背负,易米度日,不必禁捕”。但近场私盐弛禁的相关规定粗疏简陋,各方利益群体都以此投机卑利,造成私盐泛滥、管理混乱等众多负面影响。

——摘编自吕小琴《明清近场私盐治理的改革困境及制度移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刘宴盐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的近场私盐治理。
2023-02-05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太宗)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突厥)。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秘书监魏征曰:“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秦、汉患之者若是,故时发猛将以击之,收其河南以为郡县。”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彦博又曰:“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祜、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九·论安边》


(1)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诏议安边之策中两种不同的主张,并分析其提出主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时珍(1518~1593)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历时近30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

——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2022-06-16更新 | 4677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古典园林与文化解读】

材料一


——摘编自冯纪忠《人与自然——从比较园林史看建筑发展趋势》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汉代在自然山林的基础上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明代及清代初期,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全盛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园林——多为皇家园林,着重体现帝王风格与富贵的特色;江南型园林——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岭南型园林——融合中西方造林手法,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中国古典园林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对东南亚园林、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尹传霞、周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以及对世界园林进程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第四阶段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2022-06-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等校2022届等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挽救日益衰败的农村现状,乡村复兴从口号变为社会实践运动。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在各地创建县政建设试验区,率先进行乡村建设的试验。在试验区,乡建领导者加强乡村小学和成人学校的建设,改革教材、完善学制、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经济上,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并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向农民发放贷款,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困难。根据国民政府有关自治事务的规定,不少实验区开展调查户口、整顿税收、成立民团或警察局、组建自治团体等工作。乡村建设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总体上却出现了“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局面。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建设运动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为了自保和应对未来必然要发生的同德国法西斯的战争。着手在西部采取一系列行动。

19399月至1940年召开,苏联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或“最后通牒”,或公然占领。先后将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的一部分领土及波罗的海东岸三国纳入自己的版图,扩展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西部边界150400公里,建立起所谓的“东方战线”。

建立“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阶线的进度却“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苏德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苏军统帅部更惊讶的发现这些“东方战线”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

当纳粹德国对欧洲国家实行军事侵略时,社会主义苏联却用军事行动或武力威胁扩大疆界,大大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人民中的形象。在英法的挑唆下,国联大会开除了苏联的盟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影响。
2022-05-2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