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8年,列宁在分析了俄国经济的具体状况后,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主张(     
A.符合国内革命战争的需要B.集中财物推动政权巩固
C.促成新经济政策即时出台D.体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2023-05-05更新 | 56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对盐业推行了允许公私兼营的宽松政策。安史之乱后,盐铁转运使第五琦认为“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乃奏请肃宗,禁止政府允许以外的其他盐业生产,对盐业采取了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官运官销的政策。760年,唐肃宗任命刘宴担任盐铁转运使。刘宴在坚持第五琦的官营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盐政,实行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商运商销,精简盐政机构;同时在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置“常平盐”,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至大历末年,盐利收入达到六百万缗,“宫闹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摘编自刘玉峰《唐代盐业政策新论》

材料二   明初盐法甚严,严禁一切私自贩卖行为。这种“一刀切”式的禁盐导致了近场(靠近盐场的地区)贫难军民生路尽绝,不得不铤而走险贩卖私盐。一些盐政官员认为以生存为目的的近场私盐事关民生,应当驰禁。在他们的推动下,明政府颁布了弛禁近场私盐条例,“凡贫难军民,将私盐有肩挑背负,易米度日,不必禁捕”。但近场私盐弛禁的相关规定粗疏简陋,各方利益群体都以此投机卑利,造成私盐泛滥、管理混乱等众多负面影响。

——摘编自吕小琴《明清近场私盐治理的改革困境及制度移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刘宴盐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的近场私盐治理。
2023-02-05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经由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进而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基本上以万里长城和天山山脉为界,北方是游牧民族,南方为农耕民族。除商贸往来,战争、劫掠也是各民族互动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进入匈奴地区的汉人,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了匈奴单一的游牧经济,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等多种经营,并出现了城市。中原的文字和计算方法也被匈奴人接受。进入中原的匈奴人也在血统、文化上给汉民族以影响。音乐舞蹈、饮食文化、平等观念的传入,又给汉文化带来新的生命力。这些流动的人群,既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异族文化的接受者。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推进“汉化”改革的过程中,孝文帝充分展示了他对于汉族先进文化的学习热情。……与努力学习南朝的先进文化同步,孝文帝也着手推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对孝文帝及其主持的“汉化”改革,我们如果将它放到更久远、更广阔的时空里去考量,可能更容易看清楚它的意义所在。

——胡阿祥、刘志刚《北魏孝文帝:师法先进,厉行改革》

材料三   历史上许多民族创造过原始文字,只有极少几个民族的文字达到完备地记录语言的成熟程度,成为严格意义的“自源”文字,汉字即是其中之一。而日文、朝鲜文和越南文字都属受到汉字影响的“借源”文字。由于中国周边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先后经历了对汉字的学习、借用、仿造和创造阶段,因而形成了一个“汉字文化圈”。

——王颖喆、孙妍《汉字文化圈与中华法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汉朝为例分析汉人是如何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魏孝文帝推出的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化影响周边国家的史实。
4 . 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它也检验了改革开放十年的成果。为办好亚运会,全国数千万人慷慨解囊,共捐款2.7亿元,占全部投入的1\10;体育总局也突破观念束缚发行体育奖券即体育彩票的前身,人们踊跃认购达4.3亿元。北京亚运会的成功鼓舞了全国人民以百倍信心投入经济建设中。这表明(       
A.扩大开放成为全民共识B.市场经济激发群众热情
C.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D.重大活动展示时代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东欧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协约国决定在波兰原有领土上重建波兰。根据《凡尔赛条约》,波兰得到了与其国力极不相称的领土以及一条通向波罗的海的走廊——波兰走廊。这条走廊将德国领土一分为二,给德国发展极大造成困境,致使整个20世纪20年代德国民族主义者不断疾呼,修改德波两国边界。为了打破凡尔赛体系的限制、争取外交主动,德国于1922年与苏联签订《拉巴洛条约》,两国正式建交,夹击波兰。与此同时,德国利用英法隔阂,在1925年与英、法等国就边境问题达成共识,禁止单方面使用武力干涉,这造成法国在欧洲主导地位的下降,也使法波两国在东欧的同盟体系瓦解。

——摘编自王利《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德关系研究(1918-1939)》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协约国重建波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协约国重建波兰带来的影响。
2022-04-23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是对于55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971年,日本政府实施《中老年等群体雇佣促进特别措施法》,明确了推进延迟退休到60岁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增速减缓以及社保财政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在1986年对《特别措施法》进行修改,更名为《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以下简称《安定法》),开始规定企业需要努力实现雇佣到60岁的义务。1994年,为了与退休年龄提高形成有效地街接,日本政府进行了《安定法》的修改,明确规定了企业有雇佣员工到60岁退休的义务,并从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以1994年《安定法》的修改为标志,日本第一次的法定延迟退休政策得以确立。

——摘编自丁英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2022-04-23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袁庚(1917-2016),中共党员,历任东江纵队联络处处长、两广纵队炮兵团团长、中共驻香港办事处主任等职务。1978年,时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向中央递交了《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报告,其思路高度契合当时中国正在萌动的打破封闭求发展的愿望,很快获得了中央高层批准。19797月,蛇口工业区正式启动。为加快建设速度,袁庚用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代替之前的平均主义奖励办法,使工程得以提前竣工并交付使用。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袁庚发明了人才公开招聘制度,采取多种渠道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此外,袁庚还积极探索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等。2018年,袁庚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摘编自孙运德等《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榜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庚的优良品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古史辨派是中圆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顾领刚作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最初只想“毕生研究与世无关的学问”,其研究则聚焦于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等中国古史神话,但在“九二一”事变后,顺颉刚目睹“强邻狂施压迫”,认识到侵略者借民族、宗教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便开始“为挽数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这说明(       
A.“与世无关的学问”对现实社会不无裨益
B.历史研究者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以论代史
C.史学研究不可能在求真和致用上实现两全
D.家国情怀往往会影响历史学者的研究方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部分官员、士绅鉴于国内度量衡杂乱无章的局面,呼吁政府进行改制。在“恪遵祖制,兼采西法”理念指导下,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划一度量权衡制度图说总表》和《推行划一度量衡制度暂行章程》,各地度量衡划一工作渐次开展。为推行新制,清政府设立度量权衡局。然而,各地仍习惯于既有行政运行方式,新制的推行多由地方传统部门及官员承担,度量权衡局无法发挥作用。度量衡划一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交易中业已形成的“习惯”,触及不同地域、行业商人利益,新制推行并不如预期顺利。加之中央权力式微,清政府难以掌控各省推行步调,诸多政策和措施被地方搁置拖延。随着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相继爆发,清政府忙于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已无暇顾及度量衡的改制。

——摘编自郑成林《清季划一度量衡的酝酿与尝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度量衡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度量衡改制失败的原因。
2022-01-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亮(1143年-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他反对朱熹颂王贬霸、贵义贱利的观点,认为“霸道”本于“王道”,“王道”又需要以“霸道”来体现;义利并行,缺一不可,“禹无功业,不能成六府,乾(天)无利,不能具四德”。坚持“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以相病”。陈亮批评《中庸》《大学》为空谈心性的道德性命之学,无补于实际,不能解决抗金统一事业。为此,他撰著了《英豪录》和《中兴遗传》,冀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中兴复国的借鉴。

   ——摘编自《陈亮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亮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