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1 道试题
1 . 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一个月,中美双方开始了停战谈判。周恩来就此次谈判做出了全面指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抗美,是保家卫国,是当行的爱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援朝,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周恩来这番话说明当时我国谈判的出发点是(     
A.尽可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B.在和平环境中建设新中国
C.坚守并扩大已有战略成果D.坚决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
2022-05-24更新 | 46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法西斯势力猖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时代现象,其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其目的在于打着“灭绝低级人种”旗号与人类为敌和打着“夺取生存空间”旗号称霸世界。该现象
①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②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
③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发展迅速
④体现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 . [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影响美俄关系的最重大事件,冷战后,在面临着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曾经对手不再存在的局面下,北约转变其职能,采取了东扩的计划,准备将自己的范围拓展到更多的区域。克林顿政府奉行双轨政策:一方面,继续支持叶利钦的领导地位,支持俄罗斯的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俄罗斯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另一方面采取比较谨慎、渐进但却是坚定的步骤实行北约东扩,并设计了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作为东扩的过渡。对克林顿政府来说,这两个方面都是巩固冷战胜利的成果所必需的。美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对北约东扩存在着尖锐的意见分歧,有反对东扩的,也有主张激进东扩的。俄罗斯则举国一致地反对东扩。美俄之间进行了反复博弈。美方在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之前没有采取北约东扩的实际步骤,以免影响叶利钦的选情。在关于双方关系《基本文件》的谈判中,北约答应了俄罗斯的要求,保证在新成员的领土上不部署核武器和大规模的常规力量,但也拒绝了俄罗斯的两个要求:没有给予俄罗斯对北约决策的否决权;没有答应拒绝接纳原苏联国家入盟,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1997年马德里峰会决定邀请波、匈、捷进行入盟谈判,打开了美俄关系中的潘多拉盒子。

——摘自陶文钊《北约东扩与美俄关系(1993-1997 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东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东扩的影响。
4 . 1933年苏联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苏联先后与法国和捷克签订《苏法互助条约》《苏捷互助条约》。此时期苏联一系列的外交活动意在
A.积极融入凡尔赛体系B.争取苏联的大国国际地位
C.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D.谋求加强自身的安全保障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一方面存在“诈老诈小,规免租赋”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强宗大族荫庇户口的现象,重整户籍制度便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整顿地方基层组织,设保、里、党,由里正、党长负责检查户口,进行户籍整理。以北齐、北周旧制为基础,制订户籍新法,把人口按照年龄区分为:黄——3岁以下;小——310岁;中——1017岁(以后改为1020岁);丁——1860岁(以后改为2160岁);老——60岁以上。在这些年龄段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丁”,即成年劳动力,国家赋役的承担者。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为了防止户籍年龄上的弄虚作假,州县官吏必须经常检查户口,称为“大索貌阅”。地方官每年要亲自实地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称为貌阅(或称貌定、团貌),就是亲自察看一下人口的相貌,将逃避徭役租调的“诈老诈小”者清查出来。

——摘编自焚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推广的“大索貌阅”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大索貌阅”的作用。
2022-05-2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某项政策时,列出了如下要点。该政策是
A.委任统治B.国家干预C.绥靖政策D.和平演变
2022-05-20更新 | 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何叔衡,湖南宁乡人,中共一大代表。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

当时中央苏区存在不依法办事、轻罪重判等不良倾向,少数则重罪轻判。为此,何叔衡对下面报批的案件,仔细审查,严把定刑关。1932526日,他在审批瑞金县苏维埃裁:

判部第二号判决书时写道:“关于朱多仲判处死刑一案不能批准,由枪毙改为监禁二年。”10月,他在指示信中说:“第二号判决书主要是些偷牛偷鱼的事。至于与反动土豪通信,到底通些什么信,发生了什么影响,未曾证明,不能处死,需再搜查反革命证据或发现反革命的新材料,可以复审,不过主审人要改换。”

——摘编自《间西苏区法制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归纳何叔衡在苏区司法实践中所遵循的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何叔衡在法制建设上的历史贡献。
2022-05-19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娄敬,齐人。汉五年(前202年),到陇西戍守边塞,行至洛阳,正巧刘邦在这里。娄敬褐衣见刘邦,建议刘邦放弃洛阳、徙都关中,他说:“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积德累善十有余世,深得百姓拥护……而陛下起于丰沛,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百姓肝脑涂地,父子暴骨郊野,不可胜数,哭声未绝,伤者未起,欲与周比隆,窃以为汉与周不同。”他进一步指出:洛阳无险可守,“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至于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刘邦问群臣,群臣因都是东方人,故都说洛阳便。张良驳斥了群臣意见,同意娄敬的看法。刘邦当日便起驾,徙都关中。娄敬以建议徙都关中有功,赐姓刘,拜为郎中。

——据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娄敬建议徙都关中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娄敬建议徙都关中的思想。
9 . 1943年的《开罗宣言》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最终公布于世。由此可见,《开罗宣言》的发表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C.遏制了日本侵略活动D.维护了中国独立地位
2022-05-18更新 | 657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国铁路传统的集中计划体制开始松动,国家对铁路实施了放权让利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铁路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网运分离”的试点等;21世纪初,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等非运输企业和高等院校与铁道部脱钩;2003年后,铁路加大主辅分离和社会职能移交的力度,先后将铁路物资、设计、施工企业移交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管理,将铁路中小学校、医院全部移交地方管理;20133月,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对铁道部实施政企分开,组建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能,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国家铁路局承担铁道部的行政职能,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政企分开,标志着铁路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

——摘编自魏际刚《新时期深化铁路体制改革思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