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及战后,在列宁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倡导下,民族自决思潮再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各派政治势力敏锐地观察到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孙中山指出:“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民族自决。”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也让陈独秀欢欣鼓舞,他感慨道:“欧洲停战以来,各国的属地受了民族自决主义的影响,狠狠发展他们民族运动的光荣。”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陈独秀认为民族自决应包括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的任务,即反对国内的专制政府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陈独秀的民族自决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

——摘编自郑大华等《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嘉庚(1874-1961),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前往新加坡经商。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应孙中山之约,汇去五万元。1912-1920年间,陈嘉庚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37年,陈嘉庚先生领导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送华侨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时间里,共计捐款约15亿元。1940年,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据此在战后作出了政治选择。抗战胜利后,陈嘉庚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49年,陈嘉庚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摘编自方式光《“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是怎样寻找救国救民之路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嘉庚的主要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精神”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张学良晚年接受公开采访谈及“九一八”事变时曾说:“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对张学良的这一口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年代久远真伪无从查实B.当事人口述可信度极高
C.公开采访影响发言内容D.需要多方史料互相佐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在僭主政体中,当权者的权力缺乏制约并且足够强大,则会抛弃法治而大兴人治,容易产生腐败,违背正义。据此他认为
A.僭主政治否定法律B.法治比人治优越
C.直接民主易生腐败D.分权与制衡结合
2022-01-24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飞凡,湖南醴陵人,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中国免疫学奠基人。1928年,汤飞凡从美国哈佛大学完成学业回到祖国,担任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培养了一批生物研究人才。抗战爆发后,汤飞凡在极其简陋的防疫处,研制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批量生产后,挽救了许多中国和盟军抗日将士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汤飞凡拒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毅然选择留在祖国,担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他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从此,我国有了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统一体制。当时中国卫生条件落后,疫病流行,在其主持下,先后研制出中国的鼠疫减毒活疫苗、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以及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等等。1954年,汤飞凡开始全心投入分离沙眼病原体的研究。为了确认分离出沙眼的病原体,汤飞凡亲身进行了风险极大的人体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后,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被誉为“汤氏病毒”。1957年,著名的《科学》杂志列举当年三项最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之一就是汤飞凡发现的沙眼病原体。

——摘编自管辉《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汤飞凡对中国生物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飞凡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英国宗教改革后所建立的国教具有明显的新教倾向,但又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色彩。比如它既承认因信得救,又允许教徒向教士忏悔、告白;既强调宗教教义来自圣经,又承认几次宗教会议的重要决议。据此可推知英国
A.宗教改革采取渐进模式B.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
C.天主教会统治土崩瓦解D.阐明国家与教会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情局专门成立了一个特殊部门,组织人员去推广“ 什么也不表现,只表现绘画行为和意识本身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并使该类作品在50年代横扫世界艺术舞台。中情局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推动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发展B.与苏联争夺新兴的独立民族国家
C.为信仰危机的人寻找心灵慰藉D.服务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需要
2022-01-20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6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亮(1143年-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他反对朱熹颂王贬霸、贵义贱利的观点,认为“霸道”本于“王道”,“王道”又需要以“霸道”来体现;义利并行,缺一不可,“禹无功业,不能成六府,乾(天)无利,不能具四德”。坚持“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以相病”。陈亮批评《中庸》《大学》为空谈心性的道德性命之学,无补于实际,不能解决抗金统一事业。为此,他撰著了《英豪录》和《中兴遗传》,冀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中兴复国的借鉴。

   ——摘编自《陈亮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亮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一些学者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美国人亨利·乔治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在英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用税收手段打破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19世纪后期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使得英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影响力大增,两党为了争取选民支持,开始了财税制度竞相改革的年代。其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征收个人所得税。自18世纪以来,英国税收长期以间接税为主,如货物消费税、关税和印花税等,其长期征收加重了普通劳动人民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逐渐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征收遗产税、继承税等。1853年,英国把对土地和实际财富的遗赠正式纳入征税对象,此后遗产税税率不断提高,1894年为8%20世纪初提高到至15%。财税改革使英国的年度平均税收不断增加,1851-1856年为5440万镑,1890-1899年则超过了一亿镑。

——摘编自郭家宏、王广坤«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10 . 左宗棠述评

材料一   1885年左宗棠去世后清廷发布上谕:大学士左宗棠,学问优长,经济闳远,秉性廉正……同治年间,剿平发逆及回、捻各匪,懋建勋劳。穆宗毅皇帝深资倚任,……授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朕御极后,特命督师出关,肃清边圉,底定回疆,厥功尤伟。……上年命往福建督办军务,劳瘁不辞。……讵意未及就道,遽尔溘逝。披览遗疏,震悼良深!

材料二   谭嗣同在《致贝元徴书》中说:“历观近代名公……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其请造轮船之疏曰:‘彼既巧,我不能安于拙;彼既有,我不能傲以无。’所至辄兴创机器,信知所先务矣。”邹容在《革命军》中讲左宗棠“忍心害理,屠戮同胞,为满人忠顺之奴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左宗棠的主要活动。
(2)上述材料中对左宗棠的评价有哪几种观点?简要分析其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