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某传记电影中提及几个片段,他“要让全国停摆!所有人不工作,全都停下来”,并“呼吁群众制盐”。这部电影描述的人物是
A.甘地B.桑地诺C.苏加诺D.克里姆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名校
2 . 历史解释要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历史解释与史料相符的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释
A《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B《马关条约》:“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拓展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途径
C《辛丑条约》:“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临时约法》:“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为防止袁世凯专权,实际上确认了责任内阁制
A.AB.BC.CD.D
3 . 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民教育贯彻西洋式近代化。日本的近代教育或许在塑造“国民”这一点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塑造“公民”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这里的“国民”指的是天皇制国家的臣民,“公民”则指的是具有自立性的人民。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开始走向近代化B.日本近代国民教育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D.公民意识缺失标志日本教育近代化失败
2022-02-22更新 | 1040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学测)历史试题
4 . 文献中的“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作为出土文物,西周的何尊铭文中也有“宅兹中国”一词。这说明传统典籍(       
A.能够完整反映历史真实B.可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D.比出土文物更有价值
2022-02-13更新 | 26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七)
5 . 雅尔塔体系是“以建立和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60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尽管存在长达40多年的冷战和各种局部战争,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这一目标已经得到实现”。上述观点认为该体系
A.导致了战争频发B.维护了世界和平
C.保障了各国利益D.消除了制度分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徐蓝教授在《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发展》一文中指出:“战胜国片面追求民族国家的绝对利益,使该体系存在严重的内在矛盾和致命弊端,并导致战后的和平既短暂又脆弱。”与该体系密切相关的是
A.《凡尔赛条约》B.联合国建立C.《联合国家宣言》D.北约和华约
7 . “朱德临危受命,率第一军将士,夜以继日地与兵力、武器均处于绝对优势的北洋劲旅浴血奋战二十余日。……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与朱德这段经历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南昌起义
8 . 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激烈争夺。一号火车站在一星期之中易手13次。巴甫洛夫中士等24名战士在一幢楼房里,顶住一个师德军的反复冲击58天,守住了大楼。这场激烈的战役
A.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标志着二战发展到了全球阶段
D.直接支援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公平核理》
2022-01-10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1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9 . “波兰走廊”指的是一战后波兰从德国得到的西普鲁士以及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该“走廊”把德国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完全隔开了。关于“波兰走廊”的建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维护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B.使波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C.为该地区的和平埋下隐患D.使德国彻底放弃战争野心
10 . 王安石“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此处涉及的变法措施是
A.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B.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C.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D.丈量土地以增加税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