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下表是先秦青铜器纹饰变化的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商朝主纹饰是饕餮(注:神化动物形象)纹,被大量运用于商人的祭祀重器上。
西周早期模仿、继承商人风格。中期以后,抽象的纹饰以及写实性的纹饰为主。
春秋战国题材很广,大多属于贵族生活的内容,包括宴饮、歌舞、习射、采桑、戈射以及水陆攻战等场景。
A.铸造工艺的进步B.绘画艺术的成熟
C.人本思想的发展D.礼乐制度的瓦解
2 . 2019年,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发现了8列23座排列有序的大圆形建筑基址,这些“大圆”是偃师商城粮仓——困仓遗址,这23个困仓大约可存粮1.7万多吨,供近7万人吃一年。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商朝(     
A.统治者重视粮食安全B.农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
C.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D.国家治理能力的空前强化
3 . 孤证不立,据此判断下表历史记录中,最可信的信息是(       

史料

出处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zhao),岁鼎(最吉利时候),克昏夙(木星上中天的天象),有(拥有)商……

利簋铭文

时甲子昧爽(天蒙蒙亮),王朝(zhao)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曰:“…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牧誓》
A.交战的地点B.交战的时间C.战争的规模D.交战的结果
4 . 商王朝将南方铜矿资源北运,同时也将中原青铜冶铸技术带到南方。下图为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立九只神鸟。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神树与《山海经》所记载的“金乌负日”和“扶桑若木”有密切关联,可视作古蜀先民人神互通意识的形象化写照。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中原文化辐射周边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②青铜神树体现了古蜀先民崇尚道法自然的观念
③三星堆遗址反映了商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④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结合有助于了解古代历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有学者指出,殷商的老家是在先商文化漳河型分布区,在夏代的二里头文化之外。商朝的祖先首先征服了东夷,吸取了他们的某些艺术传统,又西指克夏,吸收了一部分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夏文化。该学者旨在说明(     
A.夏商是两个平行并列的政治集团B.夏商文化既有连续性又各具特色
C.商文化与夏文化不存在继承关系D.中华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性特征
2023-07-05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管子·轻重甲》记载,夏桀不允许百姓冬天在河上架桥,夏天在河里渡筏,以观赏人们受冻和受淹的情况。而“至汤而不然……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这一记载论证了(       
A.君主专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敬天保民思想在夏商开始出现
C.民心向背是夏商更替的重要原因D.商汤推崇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7 . 周人的青铜器一改商人青铜器恐怖、森严的艺术图案和纹饰,一些活泼可爱写实的动物形象出现在青铜器上,使得青铜器“鬼气”变淡。此外,周人的青铜器重心偏低,形体向低矮方向发展,给人一种雄伟、庄重的感觉(如图1图2)。商周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A.审美观念的萌发B.人文意识的发展
C.冶铁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瓦解
8 . 有学者认为,已知中国年代最早的铜器出现在黄河流域,但在夏、商、周三朝统治的黄河流域地区内至今不曾发现当时已经开采的铜矿,长江中下游则接二连三地发现了古铜矿遗址。他意在说明(       
A.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交流B.黄河流域铜器铸造技术高超
C.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发展D.铜器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9 . 殷墟考古发掘中共发现族徽150种,每一种族徽代表一个血缘家族,他们很多是从外地迁徙来的。其中带“韦”字族徽的青铜器分见于殷墟不同地点。这些现象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度形成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处于早期国家阶段D.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殷墟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生产使用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金属原料。另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测定,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铅也是从云南输人的。蜀、滇两地相邻,虽然蜀地有铜矿,但商代开采的记载极少,而锡料更是必须仰给于云南。这可以用于佐证商代(     
A.长江流域已成为经济中心B.中原文化向边远地区传播
C.区域间存在一定经济联系D.长途贩运业得到迅速发展
2023-06-25更新 | 508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