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明代宗时,想让自己的儿子取代英宗的长子成为皇太子,但是害怕诸阁臣不同意,便赐首辅、次辅各黄金百两,赐阁员各五十两白银,希望他们对更易太子之事票拟上呈。明代宗害怕阁臣不同意是因为(     
A.内阁操纵国家重大事务B.皇帝没有实权
C.其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D.内阁位高权重
2022-0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下列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A.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
2022-01-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初康叔受封于卫,周公特地关照他,周人若“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殷人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由此可知,西周初年
A.制度建设缺乏统一B.治国策略相对灵活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严格执行民族分化
2022-01-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青铜酒器),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四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这表明,当时
A.君主依靠社会舆论决策B.宗法分封制度开始解体
C.平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D.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
6 . 1933年编的《龙山姚氏宗谱》族规第二条:“正月初一,后辈要先向同房长辈拜年祝福,日常膳食先请长辈上座;长辈体衰行走不便,后辈要先奉馔食其榻前请食。长辈所嘱言事,后辈要听从,并不许对长辈有非礼之举。”该条族规表明(     
A.儒学统治地位稳固B.封建糟粕根深蒂固
C.宗法观念影响深D.民间文化成为主流
2020-11-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周至春秋时期有所谓“刑罚不能上加于官僚贵族,礼仪不能下用于平民百姓”的说法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成为当时的流行语。这一变化反映了
A.“法”破除了宗法伦理和等级观念B.社会转型带来制度和观念的变革
C.当时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君主在一定程度上亦受法律制约
8 .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在秦被“封之於商十五邑”后,号称商鞅。由此推断,西周时商鞅的先祖可能受封于如图中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春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而到战国时却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战国时期
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官僚政治正式确立
C.井田制开始瓦解D.宗法制影响扩大
10 . 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019-10-12更新 | 390次组卷 | 3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