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020-07-11更新 | 8339次组卷 | 87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
2019-06-10更新 | 9059次组卷 | 9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016-11-27更新 | 7201次组卷 | 12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72年出土的旟(yú)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该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周王后妃,曾多次代周王对臣下进行赏赐)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铸此鼎纪念。据此可知
A.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B.臣属接受封地后必须铸鼎
C.臣属对土地只有使用权D.师栌触犯了周天子的权威
2022-05-30更新 | 169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夫集体耕作   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③精耕细作   ④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8更新 | 806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019-01-30更新 | 4804次组卷 | 8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协作校第一次月度考试历史试题
8 .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铸有铭文207个字,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公元前943年)的正月,裘卫与邦君厉交换土地,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大臣。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等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下列对该青铜器铭文理解正确的是(     
A.井田制已被废除B.凡涉人身关系都要订立契约
C.土地不能随便交易D.农夫集体耕作土地
2023-03-26更新 | 664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诗经》中有大量诗歌提到了商周时期人们普遍种植的作物,其中,麦主要在河南、山西、陕西一带种植;黄河流域是适宜黍稷生长的好地方,在许多地域性诗歌中可见种植黍稷的描述;稻在山西、陕西和长江及其以南的地区种植较多;菽在陕西比较多见种植。这说明,商周时期(     
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区域农业特征显现
C.南北经济联系加强D.重农政策得以贯彻
10 . 如图为陕西出土的西周中期青铜器-裘卫四器之一,裘卫四器的铭文记录了一庶姓贵族卫快速积累土地、财富,成长为大贵族的过程,铭文中透露出卫对“获取大量土地”的自豪感。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土地所有制度松动B.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C.荒地得到大量开垦D.血缘政治得以强化
2022-05-25更新 | 1207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