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2022-06-09更新 | 12805次组卷 | 7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020-07-11更新 | 8339次组卷 | 8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小农经济发展B.土地国有制度松动
C.重农抑商实施D.工商业者地位提高
4 . 井田制延续了古代村社中定期分配份地的制度。《春秋公羊传》何休注载:井田制实行“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竹简《田法》也有类似记述:“三年一更赋田(更换授与的田亩)。”这一做法(     
A.旨在消除贫富分化B.体现了土地的国有属性
C.反映了私田的兴起D.表明社会运作依循法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建立后,充斥着神话幻想色彩的商代兽面纹已不再是青铜器纹饰的主题,纹饰艺术以朴实无华、简洁明快为趋势,其形状所表现的神话式宗教力量也在明显递减。这种变化
A.反映出商周文化的断层B.推动了器物功能的完善
C.适应了政治变革的需要D.体现了宗教力量的衰退
6 . 在西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即“百工”,并设工官管理。作坊内设有监工,督促众工劳动;生产用料及食宿皆由官府提供,按工师设计的官方“图程”生产各种器物,“工有不当,必行其罪”。这说明此时(  )
A.官府控制了手工业B.政府法制过于严苛
C.商业活动受到限制D.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7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关于材料所述制度的表述有误的是
A.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土地B.主要流行商周时期
C.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D.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8 .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关于井田制的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一叙述分析正确的是
A.真实再现井田制下的劳作情况B.是儒家理想经济形态的投射
C.是根据甲骨文的记载而阐述的D.表现出对土地私有制的不满
9 . 《国语》一书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表明西周时期
A.贵族的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生产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政府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生产D.社会贫富差别拉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