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020-07-11更新 | 8339次组卷 | 87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历史高考试题
2 .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
2019-06-10更新 | 9058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9年江苏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3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019-01-30更新 | 4804次组卷 | 82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郑州四十七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周代的井田土地权归君王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只可继承。对不遵守国家法纪,反抗君王者和不忠不孝者,要削夺他们的田地。这些规定
A.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B.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确立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以政权力量维持井田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B.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2019-05-28更新 | 771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6 . 井田制下农户使用简陋石器、木器,分封的土地耕种不过来,其他荒地也就无暇顾及。但铁犁牛耕使用后,井田之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出来。人们都在经营新开垦的私田,这就导致要交税的井田荒芜,最终井田制难以为继。材料旨在说明
A.农村经济结构瓦解的趋势B.铁犁牛耕技术的先进性
C.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形成D.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
2020-11-24更新 | 41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7 .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戊而制。铸造此鼎,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当时
A.青铜器已经成为礼制象征B.人工冶铜方法相当普及
C.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D.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
8 . 据记载,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这些改革
A.说明铁犁牛耕已经推广
B.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C.奠定了抑商政策的基础
D.保证了富国强兵的实现
2019-06-05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