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59年在湖南省宁乡市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器大禾人面纹方鼎。(     
   
A.说明湖湘地区为商代青铜铸造中心
B.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体现出制造技术与审美艺术相统一
D.可佐证商周青铜器主题纹饰的质变
2 . 周人的青铜器一改商人青铜器恐怖、森严的艺术图案和纹饰,一些活泼可爱写实的动物形象出现在青铜器上,使得青铜器“鬼气”变淡。此外,周人的青铜器重心偏低,形体向低矮方向发展,给人一种雄伟、庄重的感觉(如图1图2)。商周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A.审美观念的萌发B.人文意识的发展
C.冶铁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瓦解
3 . 西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散氏盘、师永孟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这反映当时(     
A.土地私有制已确立B.司法判决依据明晰
C.井田制度出现松动D.宗法分封体系崩溃
2023-05-08更新 | 711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西周时期,春耕开始之际,周王及诸侯要到相近的公田上举行籍田礼。《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这一做法(     
A.表明了国家对土地的占有B.体现了礼仪教化至上的政治理念
C.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D.有利于营造重视农业的社会氛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代遗址中已有铸造青铜钁的作坊,并出土了钁范,表明青铜钁已批量生产。周人重中耕,中耕的农具也是青铜制作的。《考工记》中记载,青铜农具生产由“段氏”掌管,木制耒耜制作由“车人”掌管;《春秋》中记载中耕用的“钱”即青铜铲和青铜锄。材料表明先秦的农业生产(     
A.青铜农具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B.周代木制耒耜的使用数量比前代有所增加
C.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领域没有把木质农具完全排斥掉
D.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6 . 有学者认为,《卫鼎》中记载了西周时期的炬伯用十块田换取裘卫价值八十朋的谨璋(一种玉器)是宗族之间的土地交换行为,不是以土地私有为条件的商品买卖。该观点认为当时的土地制度(     
A.反映了奴隶制井田制趋于瓦解
B.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C.体现出中国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D.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022-07-06更新 | 3285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2022·山东·模拟预测
7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这反映出当时
A.耕作农业获得长足发展B.农业精耕细作特点显著
C.政府对农业的经济剥削D.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2022-05-15更新 | 4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山东专版
8 . 周代的井田土地权归君王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只可继承。对不遵守国家法纪,反抗君王者和不忠不孝者,要削夺他们的田地。这些规定
A.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B.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确立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以政权力量维持井田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