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商周时期,先民从事农耕生产需要的主要农具在《诗经》中都有体现,种类很多,有耜、斧、钱、铺、斯、铿、锜、缺等。这反映出,商周时期(     
A.铁制农具投入使用B.耕作技术日益成熟
C.农业生产得到发展D.社会分工趋势加快
2 . 原始社会时,有食即餐,无食挨饿,无所谓一天多少餐;到夏、商时,实行比较规范的两餐制;春秋时期,逐步向三餐制过渡。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的发展B.礼制的规训劝导C.养生思想的流行D.小农经济的形成
3 . 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
百家争鸣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分立与交融
C.早期人类的繁荣与开放D.早期国家的发展与变革
4 . 《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B.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下而无所制也
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D.周王衰微井田制瓦解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直接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专制王权虚弱C.土地所有制变化D.土地兼并严重
6 .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供历史研究的珍贵文物,根据图一和图二,下列推断最不合理的是
A.商周时期青铜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生产
B.商周时期我国青铜铸造业技艺高超
C.商周时期牛已经被祖先驯化了
D.战国时期牛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2022-05-3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分封制的瓦解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王权的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