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周人的先祖后稷,擅长农耕稼穑,被帝尧封为农师,播种百谷,天下都得其利,后稷部族后得名为“周”,周字象形、意为密植作物的农田。据此能够得出(     
A.周人是农耕的部族B.古代公田制的历史渊源
C.神话传说不是历史D.重农抑商政策源远流长
2 . 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关于井田制说法错误的是(     
A.性质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周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C.有组织的集体生产劳动D.土地可以流通买卖
3 . 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占卜是否“受年”,即卜问谷物收成如何,是否能获得丰收,还有很多是卜问是否“有雨”。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效率低下B.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C.君权神授思想盛行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4 . 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下图)由2022年三星堆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而成。铜人像凸目獠牙,戴有牛角面具,双手撑在一个带方座的青铜罍上,头上还顶着一个朱砂彩绘觚形尊。其中铜人像具有蜀地文化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该文物反映出(     
A.中华大地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B.各部落相互之间存在着频繁的战争
C.以青铜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的盛行D.古蜀文明具有多样文化融合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发现的中华文明早期的文化遗存:甲骨文、青铜器与铭文等,其意在(     
A.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B.青铜器冶炼技术高超精美
C.说明商王的活动生活丰富多样D.反映早期文明发展及多样性
2022-11-12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商周时期,先民从事农耕生产需要的主要农具在《诗经》中都有体现,种类很多,有耜、斧、钱、铺、斯、铿、锜、缺等。这反映出,商周时期(     
A.铁制农具投入使用B.耕作技术日益成熟
C.农业生产得到发展D.社会分工趋势加快
7 . 在郑州、安阳的商代墓葬中,出土了产自南海和东海的龟甲、海贝、海蚌等物品;广东信宜出土的西周铜盉与中原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铜盉形制几乎相同。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A.南方文化影响力超过北方B.青铜铸造已进入繁荣时期
C.不同地区间经济交流频繁D.中原地区与南方已有联系
2022-04-09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周人以九百亩为一“井”,平均分为九块,每块一百亩,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私田由个人耕种,每家一块,收获归己,中间的公田由八家人共同耕种,收获归公。此土地制度
A.被称作均田制B.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始于商鞅变法D.造成了分封制的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