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西周绷国(今山西省绛县)墓地发掘出土的一个铜簋中保存有大量的炭化物,考古学者分析了样品的碳氮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推测铜簋内曾盛有煮熟的大米及肉类——“羹”,这一与文献记载相悖的结论,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表明(     
A.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记载必须得到出土文物印证D.科技考古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4-02-27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众”的身份为普通周人,“臣”则是外族臣服者。督鼎铭文记载了一场诉讼事件,匡氏家族的“众”与“臣”在饥馑之岁盗窃了督氏家族的禾,匡氏因此赔偿给督氏7块田、4名“臣”和1名“众”。从上述铭文中可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西周时期(     
A.“众”的地位高于“臣”B.旧的土地制度已经瓦解
C.奴隶买卖现象普遍存在D.部分劳动力附属于贵族
2024-02-26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六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3 . 《周礼·考工记》记载,先秦时期官府手工业分制造木器、铜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种。此外,先秦时期的青铜制品除贵族所用的礼器、乐器、铜镜之外,还有数量较多的各种兵器和货币。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生产力进步促进手工业发展B.手工业门类多样且发达
C.民营手工业生产发展较缓慢D.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4 . 传统观念认为,农具从石制直接过渡到铁制,青铜农具从未普遍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历年考古发掘资料与出土实物,结合文献记载和民俗学调查成果,提出商周时期曾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由此可见
A.青铜农具的质地优于铁质农具B.商周农具的使用无法考证
C.商周私营青铜铸造业获得发展D.考古发现更新人们的认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说文解字》中的“公”是会意字,即“八厶”。《孟子》认为井田制下,“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可知,井田制(     
A.以土地国有为基础B.是阶级社会形成的标志
C.仍以公有制为主体D.有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6 . 有学者认为,《卫鼎》中记载了西周时期的炬伯用十块田换取裘卫价值八十朋的谨璋(一种玉器)是宗族之间的土地交换行为,不是以土地私有为条件的商品买卖。该观点认为当时的土地制度(     
A.反映了奴隶制井田制趋于瓦解
B.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C.体现出中国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D.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022-07-06更新 | 3285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小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