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影响及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史籍对“入仕”或“参政”的相关记载。这可用于佐证这一时期(     
记载出处
“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韩非子·亡征》
“子赣(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史记·货殖列传》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战国策·秦策五》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权力集中依赖文化统一
C.商业成为政治统治的支柱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2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A.有助于文化认同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C.加剧了诸侯割据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816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战国策》记载的“士人”的五种境界。这体现出当时士人的价值取向是(     
第一种   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
第二种   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
第三种 断胆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第四种 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
第五种 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
A.百家争鸣,海纳百川B.革故鼎新,开拓进取
C.忧国忧民,居安思危D.英勇无畏,舍生取义
4 . 如表为战国时期不同人物对儒学的看法。这集中反映了这时期(     
人物看法
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墨子有强执有命以说议……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A.儒家学说违背历史潮流B.持续社会动乱难以避免
C.政治立场影响价值评判D.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邹衍本齐国人,因不满齐湣王之政而到燕国,成为昭王之师,在齐襄王时又回到齐国,而从未受到非议。吴起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遭诬陷辄另投明主。如此现象,不一而足。这说明
A.“士”阶层反复无常不堪重用B.特殊环境提供了良好人才际遇
C.分封制无法维持而被各国废除D.用人机制促进了官僚政治产生
2021-04-30更新 | 614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先秦时期有关儒家礼乐的一些记载。由此可见,儒家注重礼乐旨在
史料出处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故乐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荀子乐论》

A.为儒家思想提供历史依据B.维护周天子君主集权统治
C.倡导和规范社会伦理秩序D.适应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