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影响及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如表是战国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思想主张思想家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
“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侵,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荀子
A.国家统一趋势明显B.阶层流动性加快C.主体意识走向觉醒D.尚贤观念的强化

2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A.有助于文化认同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C.加剧了诸侯割据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816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下表中的两则史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史料内容来源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繁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左传•成公九年》
夫齐之水道(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管子•水地篇》
A.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B.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关注
C.地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D.治国理政突出民本理念
4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     
A.传承了“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B.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
C.彰显了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索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夏到后来属于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其中李悝成为法家著名的改革家,吴起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田子方、段干木具有道家思想,禽滑厘是墨家巨子,公羊高、谷梁赤注重研究儒家的《春秋》。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     
A.诸子百家思想同源异流B.士人热衷于创立学派以标新立异
C.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D.儒学深刻影响统治者的执政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管子·权修》言:“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上述主张
A.强调儒家伦理的重要B.彰显外儒内法的精神
C.推动法家学派的兴起D.带有礼法并用的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在谈到《淮南子》“尚论诸家学说发生之所由来”时说:“自庄、荀以下评骘诸子,皆比较其同异得失,独淮南则尚论诸家学说发生之所由来,大指谓皆起于时势之需求而救其偏敝,其言盖含有相当之真理。”据此可知,诸子学说的兴起(     
A.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目的性B.促进了社会变革的到来
C.彰显了各学派风格的特性D.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9 . 班固在其著作中认为: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方今……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据此可知班固(     
A.批评百家学说缺乏经济基础B.澄清“百家争鸣”并非“百家”
C.站在奴隶主的立场评判百家D.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国价值
10 . 战国时期,涌现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专著,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家思想的出现(     
A.决定了战争的胜负B.有利于战争的胜负
C.吸收了诸子的思想D.反映出兼并战争的残酷
2023-02-20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