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1 . 秦朝律法规定,地方长吏调任新职,不能带走原来的属吏,不得重新任用不够条件或不称职而被撤职的官吏为官。这些规定
A.保证了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有序调整
C.杜绝了地方官场的腐败现象D.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2020-12-30更新 | 796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职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2020-12-30更新 | 296次组卷 | 54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秦朝负责监察职能的中央官员是
A.皇帝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4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天”。“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士之滨,莫非王臣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C.皇权至高无上D.书同文,车同轨
5 .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A.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制约B.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C.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全国都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彻底废除了分封制。皇亲国戚没有功劳不能继承爵位,人臣功勋的封地只有部分税赋权,没有治权,没有军权,更没有父死子替的继承权。据此可知,秦朝时
A.贵族的政治特权开始被打破B.郡国并行统治模式已确立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7 . 秦代规定:御史大夫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遭出使,监督百官并向上转达群臣奏议,当丞相的位子出现空缺时,御史大夫可以递补升任。可见秦设御史大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提高中央机构效率B.辅助君王统领朝政
C.参与国计制约相权D.锻炼官吏储备人才
8 . 秦朝有监察百官职责的官员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9 .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做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2020-11-04更新 | 343次组卷 | 4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