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及其限度》

材料二: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并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2023-01-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论者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从“封建政治”到“郡县政治”实质上反映的政治演化趋势是
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B.从诸侯分裂割据到国家统一
C.从世卿世禄制度到科举取士制度D.从宗法血缘政治到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2020-02-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迭经变革,先后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和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行政效率提高
B.宰相权力弱化
C.监察机制优化
D.专制皇权加强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哪些。概括这些机制对当时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3)写出材料三中①、②、③所对应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宰相与汉朝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作用。
2023-11-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2023-04-06更新 | 155次组卷 | 37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先秦古姓即为同祖,但到秦汉时,同姓并不一定同祖,同祖更不一定同姓,甚至普遍存在“武帝子据,立为太子,以母卫氏,遂称卫太子”之类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同源共祖观念的形成B.宗法血缘关系的弱化
C.外戚政治势力的膨胀D.尊卑等级制度的消亡
7 . 战国时期的秦国,丞相不仅是最高行政长官,还是最高军事首领,可率兵出征。秦朝建立后,“太尉掌武事”,地位同丞相,“金印紫绶”。这一变化反映了秦朝
A.君权遭威胁B.武官受重用C.相权被削弱D.职位专业化
8 . “考秦之制……承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啧,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
A.构建起由丞相管军事的监察体系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开创了君权至上的皇帝制度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的基本原则
9 . 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说:“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奠定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机构臃肿的状况
2020-11-2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通观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往往是复杂、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秦汉三公制?唐代三省制有何创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