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以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近四十年来……普遍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摘编自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以及这一制度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2023-06-04更新 | 72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之富强,得东方游仕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等皆东方人也,彼辈皆不抱狭义的观念。若使东方贵族机体不推翻,当国者尽如平原、韩非之徒,平民学者不出头,游仕不发迹,一般民众皆受狭义的贵族政体之支配,则秦人力量便不够并吞东方。即以始皇一朝相臣言之,相国吕不韦、昌平君诸人,似乎全非秦之贵族。秦政府实一“东西混合”的政府,亦是一贵族与平民合组的政府。秦借东方人力得天下,自不能专以秦贵族统治,故始皇虽为天子,子弟下侪齐民为匹夫,更不“封建”,虽系始皇卓识,亦当时情势使然。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认为秦能够走向富强的原因。
(2)指出材料反映的秦朝政治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     
言论作者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柳宗元《封建论》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
A.秦国奠定霸业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D.秦国制度创新
2022-08-23更新 | 513次组卷 | 49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