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雍正七年(1729年)为处理西北军务,雍正帝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处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军机处的建立标志了什么?
2024-02-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国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表材料摘录自司马迁《史记》,它可以用来说明(     
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赢)政代立为秦......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A.分封制完全被郡县制取代B.战国时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
C.郡县制的确立是发展趋势D.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
3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分封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4 .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察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作为副承相,秦代御史大夫的职责是“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承相通理天下”。朝廷每议大政,须有承相、御史大夫共同参与,大凡立君、立嗣、宗庙典礼、朝议诸事务,御史大夫都有商议和参与决策权。据此可推知,秦代
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机构效率低下
C.官僚政治确立D.御史大夫制约相权
6 . 有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任期
C.丞相掌握国家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7 . 秦朝对于军国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 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该朝议制度( )
A.有利于民主决策B.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C.有利于中央集权D.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2020-02-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8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种做法表明
A.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20-01-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秦汉时期,皇帝主持朝议时,经常让与会大臣对某些重大问题进行辩论,最后由皇帝裁决,是为廷争。据此可知,廷争
A.削弱了君主专制权力B.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C.适应了皇权政治需要D.解决了群臣的分歧
10 . 秦代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属员。据文献记载:“御史中丞督司隶,司隶督司直,司直督二千石以下至黑绶(司隶、司直均为丞相的属官)。”据此可推知,秦代
A.皇帝集权受到威胁B.御史大夫制约相权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D.官僚机构等级森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