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2 道试题
1 . “始皇帝吞并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国和封建贵族,并由秦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之苦。”该学者认为导致“王国和封建贵族”“难以忍受”的是(     
A.郡县制B.皇帝制C.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
2 . 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了秦朝邮筒“迁陵以邮行洞庭”,同时出土的公文简牍中也频繁出现“洞庭郡”。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的记录。这说明(     
A.考古发现可以弥补史书不足B.文书制度拓展了秦朝的疆域
C.秦朝郡县制的情况难以考证D.两种文献史料无法相互印证
2023-12-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考证,秦王朝设置的36郡,大致有三种情况:因袭战国时期各国故郡17个;征服六国新旧国都改置的郡9个;重要地区或交通要道新置郡10个。据此推断,秦朝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     
A.实现了各地均衡分布B.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C.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D.凸显了秦国故地优先原则

4 . 关于谥号的主题学习。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对中国古代君主谥号的含义及其演变产生了探究兴趣。他首先读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帝王谥号产生于西周而流行于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后,认为这种‘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是一种不敬的行为而予以废止,西汉王朝建立后又重新予以恢复。”

——赵志伟:《谈谈皇帝的各种“号”》

1.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小明可能会如何理解谥号产生于西周、废除于秦朝的原因?

接着,小明又通过资料查阅,了解了谥号的含义:谥号是君主死后,根据其生平和地位,为其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谥号分为美(褒)谥、平(怜)谥、恶(贬)谥三类。为此,小明搜集了一些君主的谥号,并与其生平一一对应。

材料二

君主生平谥号
①____朝,孝武皇帝—刘彻雄才大略,积极有为;好功生事,穷兵黩武武(美谥,威强叡德曰“武”)
②____朝,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后期由治而乱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美谥)
③____朝,嘉靖—朱厚熜荒废朝政,迷恋求仙,禁行海外贸易,内阁首辅更迭频繁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美谥)
④____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开拓版图,奠基中华疆域;乾纲独断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美谥)

2.请帮助小明依据材料二中君主的生平和谥号填写相应的朝代。

小明整理表格时发现,自唐以后的文献多以庙号、年号而非谥号代称皇帝。

3.请尝试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表格所列君主谥号与小明所了解的谥号的依凭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小明为深入研究谥号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的作用,又收集了相关材料,内容如下

材料三   由于谥号具有“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但)选用的谥号……往往是名不副实,甚至是完全虚伪的。

——柳士镇:《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七彩语文》2018年03期)

材料四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虽事乖正直,而理合名教,讳之可也。”

——据王杰:《汉代谥法研究》改写

4.综合以上材料,如何认识柳士镇与刘知几观点的不同?
2023-12-13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末年,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异军突起,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秦国的崛起是制度的胜利。《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除道,道九原,堑山堙谷,直通之”。《史记》还记载:“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十四县”。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但秦朝仅经历“两帝一王”的短短14年就灭亡了。

——摘编自陈忠海《从另一个角度看秦朝的统一与速亡》

材料二: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的原因,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背景与相关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睡虎地秦简《工律》中提到,“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其不可刻久者,以丹若釋书之”。《效律》又有记载,“公器不久刻者,官啬夫赀一盾”。这一做法(       
A.保证了手工业品的质量B.提高了秦军的战斗水平
C.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形成D.根源于官僚政治的确立
2023-12-0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不同著作中关于秦朝的言论。这些言论意在说明秦朝(     
言论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黄宗羲《明文海》
A.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B.注重政治制度的革新
C.中央权力实现了集中D.法律体系较为规范
8 . 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柳宗元写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他们二人分别称赞了秦始皇的哪项功绩(     
A.统一中国设立三公九卿B.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
C.确立皇帝制设立三公九卿D.确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并六国不久,丞相王绾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在秦始皇称帝后的第九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战国初齐相,其曾孙取代齐王)、六卿(包括赵、魏、韩在内的晋国六大家族)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不过秦始皇还是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推行郡县制,并对是古非今的学者进行严厉打击。

——摘编自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汉书》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这一做法造成诸侯(王)国独立于中央,“三代诸侯,各自纪年……至汉依然”。汉初的诸侯(王)国还拥有地方的人事任免权,中央派遣的地方官员常被诸侯(王)国弃之不用,甚至被驱逐,有时还出现诛杀、陷害之事。一度还出现“吴王封赐倍汉之常法,梁王府库金钱巨万,宝器多于京师”的现象。

——摘编自袁波、胡建阳《罗马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朝丞相、博士主张推行分封制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惩亡秦孤立之败”的具体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10 . 【以史为镜,鉴往知来】

材料一   《春秋战图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图》

材料二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南孝公求贤令》

材料三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贾谊《过秦论》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以史为镜,鉴往知来”提炼一个主题,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