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建立后,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随着疆域的扩大和行政区划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至此,秦朝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目的;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控制军事重镇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朝廷直接掌握了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的同时又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元行省制是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深远。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并列举秦朝拓展疆域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阅读材料一、写出“封建的统一”所指的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秦朝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的相关史实。
(2)据材料二、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初的制度创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

材料三   (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四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2)为解决材料二的问题,秦朝如何调整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2023-11-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学考)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2023-1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南安市华侨中学、石狮市第八中学、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逐渐完善。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别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023-11-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一一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一一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3-11-07更新 | 109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10 . 观察下列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请观察三幅地图判断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依据。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
2023-11-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