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自今以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
2022-10-25更新 | 756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0年江苏江都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A.证明天子权力来源的合法性B.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
C.宣扬天人合一思想D.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2021-03-29更新 | 206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金阳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记载,秦汉的御史监察人员多来源于“史学童”。“史”是一种世袭职业,史的儿子在17岁时进入“学室”,经过三年学习、考试后成为“史”。这说明
A.监察权是皇权的重要表现B.世袭制在史官中得以延续
C.御史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D.史学主要为强化皇权服务
4 . 据记载,秦始皇将许多重大问题交给群臣讨论,争议很激烈,最后由皇帝裁断。这一做法
A.减少了决策失误B.剥夺了群臣权力
C.巩固了国家统一D.强化了中央权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秦朝中央职官除三公九卿外,还有上卿级别的前后左右将军,负责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负责修筑宫廷的将作少府等等。这些职官不由世袭而来,而由皇帝亲自任命。由此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有利于提高政权的运行效率
C.开创官僚政治的运行模式D.表明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2020-02-09更新 | 7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或否,天子不能制。材料表明秦朝的御史大夫(          )
A.建议分封诸侯B.参与政治决策C.执掌监察大权D.有效制约皇权
7 . 秦代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属员。据文献记载:“御史中丞督司隶,司隶督司直,司直督二千石以下至黑绶(司隶、司直均为丞相的属官)。”据此可推知,秦代
A.皇帝集权受到威胁B.御史大夫制约相权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D.官僚机构等级森严
8 .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社会稳定军事人员缩减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D.皇帝兼任太尉以掌军权
9 . 《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紫绶,掌副丞相。”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
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
B.汉朝对秦代官制进行了变革
C.汉代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
D.中央监察满足了皇权的需要
10 . 监察制度是为监督机关和政府官员而设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监观四方”,“监察天下之众国”。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枢密使
D.三司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