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亡六国,并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它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秦朝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号,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西汉)贾谊《治安策》


(1)概括材料一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的做法是要解决什么制度的弊端?此后的哪一措施达到了贾谊的目的?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中的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A.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B.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C.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D.凸显秦始皇及皇室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皇帝制度B.皇权制、宗法制、郡县制度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2022-09-24更新 | 405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南北校区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德终始说”是人类社会组织和朝代变迁的一种政治学说。秦始皇采纳该学说,将秦朝作为“水德”以取代周朝的“火德”,并按照“水德”的有关细节设计王朝制度。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国家统一步伐B.强化思想道德控制
C.宣扬政权合法神圣D.缓和民族阶级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汉时设朝议制度,遇军国大事及君王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结果一般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决断权归皇帝所有。这一制度(     
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体现了权力的平衡与制约D.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6 . 先秦古姓即为同祖,但到秦汉时,同姓并不一定同祖,同祖更不一定同姓,甚至普遍存在“武帝子据,立为太子,以母卫氏,遂称卫太子”之类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同源共祖观念的形成B.宗法血缘关系的弱化
C.外戚政治势力的膨胀D.尊卑等级制度的消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形成。下面示意图展示了战国和秦朝官员分类。相应填写(     
[监察官]:口、……
[政务官]:司徒、司空、少府
[文化官]:太史、口.
[军官]:口、中尉、国尉……

①刺史②御史大夫③博士④大行⑤巡抚⑥太尉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下列最能体现“秦之私”的是(     
A.自称“始皇帝”B.创建三公九卿制
C.王位世袭发端D.地方全面郡县制
9 . 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在中国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爽,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蓄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几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康熙帝初次南巡启銮。途经黄河,视察北岸诸险。十一月南巡至江宁,谒明孝陵。回銮时次曲阜,诣孔庙,瞻先圣像,书“万世师表”。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临阅大运河和淮扬河工,接见参与疏泄工程的徽商代表,汪铨等人在扬州陈家湾得到亲见皇帝龙颜,闻其声的荣耀。更者,康熙初期为了镇压三藩动乱和郑成功势力,大量动用了国家财政,这样的状况就促成了有关河工方面徽商的活跃。康熙帝抵达浙江绍兴,祭大禹陵,亲制祭文。

——摘编自曹水宪《康熙帝与徽商的遭遇》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秦始皇在行政制度创建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巩固汉族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他亲自接见徽商代表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分别概括三位帝王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2022-03-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官员职能
奉常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宗正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国家财政
少府皇室财政

A.职分细化,制约皇权B.官员冗余,政务繁杂
C.家国同构,皇权至上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