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2-23高一下·浙江湖州·期末
1 . 下列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③②D.①③②④
2023-06-25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还体现在选官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等整理

材料三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并简述秦朝制度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并简述其历史进步性。
(3)写出材料三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唐朝相制发生变化的积极作用。
3 . 中央官僚机构设置、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均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于逄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丞相的职能,概括秦制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边疆管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结合所学,指出清代中期中国的东南疆界及近代中国为捍卫东南疆界主权而做出的努力。
2023-10-0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形成。下面示意图展示了战国和秦朝官员分类。相应填写

①刺史②御史大夫③博士④大行⑤巡抚⑥太尉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