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鼎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表为某同学搜集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战争的简介。这些战争折射出当时(     
战争时间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弱胜强,大破南下的曹军,曹操被迫退守 北方,天下三足鼎立雏形形成。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击败拥有绝对优势的北方前秦(氐)军队,前秦王朝走 向分裂,东晋则将战线推至黄河以南。
梁武帝北伐公元505年梁武帝组织了南朝规模最大的北伐,先胜而后败,最终与北魏(鲜卑)边 界维持在淮河一线。
A.分裂割据中孕育着统一因素B.民族矛盾导致战乱不断
C.南北方的综合实力逐渐逆转D.战争谋略的重要性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2023-08-28更新 | 3558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建业(今南京)“其四野则畛畷无数,膏腴兼倍”;无锡以西的毗陵等地也成为著名的农业区;诸暨(今属浙江)、永安(今属福建)以产丝闻名,三吴的“八蚕(一年结茧八次的蚕)之绵”更是乡民向朝廷进贡的名产。据此可知,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全国领先B.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开发程度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曹魏统治者初期实施军屯,后来开始出现民屯,屯田事务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出租的武官),小郡设典农校尉。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若遇到重要事项,典农官可直接向中央请示办理。典农官的设置(     
A.有利于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保证了曹魏军事上的胜利
C.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推动均田制的发展和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吴诸葛恪镇压山越人(活跃在今常州,镇江一带)时,“荡涤山薮,献戎千万”,而以之为“甲士”者仅“四万”人,其余则成了郡县领民,即秦汉时的编户齐民,其中绝大部分属于自耕小农。这一做法(     
A.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B.说明南方社会发展落后
C.阻碍了江南经济发展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攻心战策略,达到了孟获投降、南中平定、蛮族归心的结果。这一事件反映了蜀汉(     
A.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B.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C.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采取了和平友善的民族政策
2022-10-13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022-07-27更新 | 1315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这流传千古的《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儒士风度。“布衣”时期的诸葛亮的服饰面料最可能是
A.丝绸B.棉布C.麻布D.皮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2021-11-09更新 | 1915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建安八年至二十三年,曹操连续五次下令求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此举
A.适应了战争和统一北方需要B.表达出“大义灭亲”的决心
C.消除了门阀制度的不良风气D.深受“知行合一”思想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