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鼎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西南地区就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蜀汉管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南中四郡(今云、贵和川西南),面积约占全境的一半。刘备夷陵兵败后,该地区一些部族首领与汉族豪强勾结,企图割据称雄。孙吴势力也西进,蓄意插足南中。225 年,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后,采取“南抚诸戎”的政策,坚持“攻心为上”,如孟获部“几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争取当地少数民族酋长和豪强大姓的支持,较快稳定了局势。而后对南中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方针,不改变南中夷越诸族原有的组织形式,尊重各民族的风俗宗教,以夷制夷。为稳固在南中的统治,将原来的四郡扩编为七郡,各部族中的上层人士担任郡县官吏,但由中央任命,并将当地原有的精锐“劲卒”、“青羌”迁徙到巴蜀等地,以充实北伐兵力。派良吏到南中任职,推广汉地的犁耕技术并兴修水利。通过政府宣传,原本过着狩猎生活的夷人走出深林,主动从事农业生产。在迁徙来的汉族人的影响示范下,夷越许多部族结束了文化落后的状态。

——摘编自唐建兵《“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诸葛亮民族政策思想探析》

材料二   茶马古道的滇藏道,从云南普洱茶产 地出发,经由大理、丽江到西藏昌都等地,再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作为民族商贸通道可追溯到西汉,到了唐朝,统治边界的扩延,民族之间的交互日渐频繁,加之内地饮茶传统的兴起影响,推动着茶马古道的发展。汉族的茶叶、丝绸、铁器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匹、皮革、虫草的相互交换实质上是文明的碰撞。唐朝时,西南地区的大理国与吐蕃之间虽有纷争但由于贸易往来,云南少数民族之间也无大的战事。宋朝和明清的统治者以茶马贸易巩固边疆,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不同民族的人杂居成一个聚落,增进了感情。凭借茶马贸易,滇藉纳西、白、藏等民族商人势力逐渐增强,理塘、巴塘等集镇因茶叶贸易的繁荣而兴起。近代民族危亡之际,特别是抗日战争时,中国对外通道被日军严密封锁,贯穿滇、川、藏直达中印边境的茶马古道,成为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重要给养线。

——摘编自聂甘霖,陈纪昌《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平定南中的目的及其治理南中相关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古以来茶马古道的历史价值。
2023-07-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