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朝的更替与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表是关于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的相关史料记载。据此可知该工程(     
出处史料
《晋书》刘裕敢怀奸计,屯聚芍陂,有扰边之志,宜遣烧之,以散其众谋
《晋书》元帝(司马睿)遣甘卓、陶侃等北伐,默劝侃讽喻百姓,共修芍陂,以供军用
《宋书》高祖(刘裕)将伐羌,先遣修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
A.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B.是宋代开始修建的
C.得到了百姓大力支持D.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2 . 下列为南朝与北朝控制范围的变化示意图。这些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北方统一南方趋势明显B.南北之间的差异性增强
C.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北方政治局面较为稳定
3 . 南北朝时期,北方很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崇尚儒学、提倡文教,系统地接受了汉文化教育,精通经、史以及诸子之学,有着较高的汉文化水平。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民风也融入进了汉儒文雅之中,中原文化注入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出现B.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
C.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的发展D.北方各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2023-03-22更新 | 83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东晋时期,羯人石勒、氐人苻坚,都因拥有长安、洛阳两京而自称“中国皇帝”,反指东晋为“司马家儿”“吴人”;南方政权则以华夏文化的继承者自居。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南北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遇到了重大阻碍
C.统一逐渐成为南北方共识D.正统观念受到统治者重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录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序幕
奔向新时代的滚滚浪潮
司马炎使中国再度统一
第二章胡汉的抗争
第三章跨越胡汉之壁垒
苻坚的时代
北魏的登场与时代状况
……
第四章   江南贵族制社会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
第五章   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第六章   江南的开发与民族间的斗争
第七章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八章   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北周武帝与华北再统一

——[日本]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评价历史有两个尺度,第一个尺度,是着眼于它与前朝后代的差异,尽量突出它的特殊性,这是“分期论”的尺度;另一个则是“变态—回归”的尺度,即在观察特殊性的同时,去寻找那些抑制“旁逸斜出”,并最终使历史步伐回归于“中轴”的力量和条件,及造成“变态”与导致“回归”的机制与过程。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南朝宋齐时期,中央由寒人担任将帅执掌机要,地方上也任用寒人为典签.监督军政。高门虽仍旧担任中央最高长官,高居统治集团的顶峰,但实权已逐渐转移到地位稍低的士人或寒人之手。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九品中正制弊端显现
C.社会结构日益僵化D.君主集权的逐渐加强
7 . 汉武帝以后,汉宗室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机会很少,只是在一些礼仪性的场合才出来装点门面。而南朝时期,各王朝皆以宗室子弟为都督,领州刺史,镇守地方,战略形胜之地更极少假于他人,皆用宗王。南朝对待宗室态度迥异于汉代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B.儒家理想化政治诉求的影响
C.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D.佛道思想盛行冲击传统观念
8 .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2018-01-09更新 | 105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这反映出
A.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B.皇族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
C.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D.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