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朝的更替与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是不同学者关于东晋与南朝政权的历史分析。据如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论述出处
东晋、南朝虽立国江左,然其庙堂卿相,要皆以过江中州人士及其后裔任之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
“晋之皇室及中州避乱南来之士大夫”与顾荣等江南名宗“戮力同心……赤县神州免于全部陆沉,东晋南朝三百年的世局因此决定”陈寅恪《论东晋王导之功业》
南渡将近百年,侨人势力渐巩固,桓温、刘裕又相继立功,威声大振,于是侨人乃不复以南人为意,宋齐梁三朝皇室俱侨人,宋齐有一贯之政策,侨人握政权,摒南人于政治势力之外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
A.北人南迁促进南方初步开发B.江南士族有意调和南北分歧
C.人口迁徙影响南方政权建设D.农牧文明交汇提升南方地位
2 . 秦皇汉武都曾封禅泰山,汉宣帝还专门下诏制定了祭祀五岳四渎之礼。南北朝时萧梁大臣讥讽北魏为五胡,北魏大臣则以本朝“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反驳之;北魏占据青齐地区后,南朝人则慨叹“岱宗牢落,天步艰难”。据此可知,“五岳”(     
A.体现人们对自然伟力的敬畏B.成为国家疆域边界的标识
C.源自于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D.成为中原华夏正统的象征
2024-04-04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材料二

北魏疆域图

材料三   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

——摘自《洛阳伽蓝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南朝的高门士族拥有“平流进取,坐致公卿”的政治特权地位和“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消日,以此终年”的腐朽生活方式,使他们既丧失经世治国的本领,也使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这表明南朝(     
A.士族阶层逐渐衰弱B.以高门为统治支柱
C.崇尚华丽的审美观D.特权阶层内斗不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