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潮汕地区汉代及两晋南朝时期墓葬一览表

地点随葬品
汉代揭阳:东山,梅云,白塔,新亨,曲溪,普宁里湖六处墓葬均发现陶器,其中三处发现有铜镜等铜器,白塔墓葬发现有铁器、陶纺轮、砺石(磨刀石)等器具
两晋南朝揭阳:曲溪,仙桥,地都,普宁南径;
潮州:潮安归湖;
汕头:潮阳铜盂
发现有铁剑、铁剪刀和铁刀等铁器,青铜器完全绝迹;青瓷出现,青瓷羊、兽足砚台、高足鸡首壶制作工艺较为精美;还出现银手镯、银发簪、黄金指环等饰物;墓砖和陶罐上出现莲花纹样

——根据黄挺《中国与重洋:潮汕简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代和两晋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晋南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2022-02-15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的一个分裂时期,下图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对此图解读
A.南方在对峙中处于优势B.此时期国家不断走向分裂
C.分裂阻断了南北方交流D.客观上利于南方经济发展
3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籍对东晋南朝时期屯田制的相关记载。由此可推知,东晋南朝的屯田制
记载出处
东晋明帝下诏:“诸外州郡将兵者及都督府非临敌之军,且田且守。”房玄龄等《晋书》卷六十七《温峤传》
(南朝)宋武帝刘裕诏令:“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人守宰者,今一切除之。”沈约《宋书》卷二《武帝纪中》

A.强化了封建租佃关系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C.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D.削弱了豪强士族的权势
2021-12-01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妇女也是从事商业活动的能手;昔日作为蛮荒之地的南海和交趾,也是“各一都会也”;“广州刺史但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隋书》记载,东晋南朝时“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南方贪腐行为相当严重B.南方社会经济较为活跃
C.经济重心南移程度加深D.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班固等《白虎通·三纲六纪》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之风的深刻影响对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造成了重大破坏。

——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长江流域原本“刀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以济匮乏,于是下诏:”……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材料四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中所蕴含的“回归”的因素,并说明“回归”后的隋唐是否是秦汉的“复刻”。
6 . 东晋、南朝时期,大量南迁士人,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和地区。政府推行了设置侨州郡的政策,于是在南方出现了大批北方的州郡名,只是加上一个“南”字。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在江乘设立南琅琊郡与南临沂县。这一政策
A.反映了对国家统一的愿望B.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和了东晋以来的民族矛盾
2021-04-21更新 | 1829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