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江南自然资源丰富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2024-01-10更新 | 181次组卷 | 50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地区时期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水以北郡数秦岭淮水以南郡数
西汉1037429
西晋1628676
A.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B.政治中心开始实现南移
C.西汉的疆域比西晋小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2023-12-14更新 | 330次组卷 | 5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发展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57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6 .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2023-11-10更新 | 327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D.源于北方移民南迁
2023-10-24更新 | 289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023-10-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六朝时期,长江中游的民众改良了中原地区的“长辕犁”,制成新的“短辕框犁”,使之更适合在丘陵山地翻耕,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这说明当地的开发(     
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B.得益于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
C.取决于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023-03-18更新 | 248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表可以用来说明东晋至南朝时期(     
农业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丝织业技术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城市建康城人口众多
A.南北方政权更迭情况B.南方民众大量北迁
C.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D.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