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曾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以盛世圣君、奉天承运的帝王自居,将“混一六合”视为自己分内之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认为:“密迩江扬(长江流域),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凡大江南北水道均在叙述之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统一将是大势所趋B.儒学成为思想主流
C.政权分裂割据加剧D.南北矛盾趋于缓和
2 . 《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尚书令王肃原为南朝刺史之子,自幼吃鱼羹、饮茶水,刚到洛阳时,他对本地流行的羊肉、酪浆碰都不碰。然而,多年之后,王肃的餐桌之上,羊肉、酪浆与鱼羹、茗茶并列呈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A.民族交融日益发展B.南方开发初见成效
C.南北饮食习惯趋同D.北魏占据统一优势
3 . 南北朝时期,有些豪强在政治和经济上称霸一方,但由于缺乏学术文化修养而不为世所重,地位难以持久。读书人出自寒微者,却由于入仕而得以逐步发展家族势力,以至于跻身士流,为世家望族。这
A.反映了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B.说明了选官制促进阶层流动
C.推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D.促进了民间重学风气的发展
2021-12-15更新 | 503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4 . 观察如下两个时期的形势图,对此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A.南北政权势均力敌B.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C.民族隔阂得以消除D.南方最终统一全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褶,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短身、细袖、左衽之袍。考古资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褶,既有左衽也有右衽,还有对襟样式;袖子有短小窄瘦的,也有宽松肥大的;衣身有短小紧窄的,也有宽博的。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B.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C.各地政权长期并立D.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6 . 《北史・李大师传》载:“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由此可知,《北史》编撰者意在突出
A.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C.区域发展D.政权更迭
7 . 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艳丽柔软,多以爱情为主题;北方民歌苍劲浑厚,多反映战争、英雄及民间疾苦。南北民歌的差异
A.说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B.源自南北政治制度的差异
C.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D.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多样性
8 .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班固等《白虎通·三纲六纪》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之风的深刻影响对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造成了重大破坏。

——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长江流域原本“刀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以济匮乏,于是下诏:”……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材料四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中所蕴含的“回归”的因素,并说明“回归”后的隋唐是否是秦汉的“复刻”。
9 . 十六国之一的汉赵建立者刘渊(匈奴人)建立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把汉高祖以下的三祖五宗立为神主。这反映了当时
A.多民族政权并立互相争夺B.汉文化影响力扩大
C.匈奴文明融入了华夏文化D.刘渊恢复了宗法制
2021-05-2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