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古代学者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该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犁箭、犁评等,因其辕曲而命名。首先在苏州等地应用及推广,又名“江东犁”。它便于回转,操作灵活,加装犁评,深耕浅作皆可。至此,耕犁基本定型。这一农具最早出现在(     
A.东晋B.隋朝C.唐朝D.宋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唐会要》记载,针对居民突破坊墙侵街行为,自唐肃宗到唐穆宗期间政府多次发布敕文“坊或鼓未动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致使街司巡检人力难周,亦令奸盗之徒易为逃匿,故向街门户,悉令闭塞,一切禁断”。由此可知,唐朝中期(     
A.经济发展冲击管理制度B.城市治理趋于规范
C.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3 . 据《南宋临安两志》记载:自陈置钱塘郡,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唐贞观中,户三万五百七十一,开元中,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隋时苏州人户只有1.8万,唐天宝年间增至7.6万多户,元和年问又发展到10万多户。这主要缘于(     
A.政局颇为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大运河的开通D.铁犁牛耕开始普及
4 . 有学者引用《新唐书·兵志》对“镇”的记载:“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并指出镇的分布极不平衡,“两京与太湖流域几乎无镇”。而到了宋朝,太湖流域等地区的草市发展成镇,镇官也逐渐由镇将转为“兼烟火公事”的官员。据此可知,宋朝(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发展B.经济功能成为市镇的唯一功能
C.政府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D.行政建制发展源于区域间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人文献中有“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的记载。白居易、李商隐有“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等诗句。这些诗文记载,可以反映出唐代(     
A.城市商业经济繁荣B.工商业集镇的发展
C.封建政府阻碍城市化D.集市夜间贸易的兴起
2023-01-01更新 | 581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洛阳含嘉仓出土铭砖铭文的部分记载介绍。据此可推知,当时(     

砖窑

铭文记载介绍

铭砖一(窖17)

输粮地点是苏州,时间是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品种与数量为“糙米白多一万三□□十五石耗在内”。

铭砖二(窖19)

输粮地点在邢州,时间在长寿元年(692年),品种与数量为“小√七千五百石九斗八升耗在内”。

铭砖三(窖19)

输粮地点在冀州,存粮“万肆千贰佰捌拾硕”。

铭砖五(窖50)

输粮地点在德、濮、魏、沧等州,时间为天授元年(690年),品种与数量为“粟八千六百九十五石耗在内六千廿石,一千二百八十石六百石七百九十五石”。
A.经济重心转向南方B.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
C.封建剥削日益严重D.稻麦复种制普遍推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初《唐律疏议》明确规定:(长安城)闭门鼓后,开门鼓前,有夜行者,皆为犯禁。《唐会要》记载:公元840年,唐文宗下令京城夜市应该禁断。《新唐书》记载:公元881年,谏议大夫萧廩奏请皇帝应该厉行宵禁。据此可知,唐代
A.注重提升都城的经济功能B.重视对城市实施规范化管理
C.依照法律规划和建设城市D.进一步打破城市的坊市界限
8 .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宪宗时(778-820年),计天下方镇48道,“每岁赋税倚办……东南纳赋八道四十九州”。这反映了唐中后期
A.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B.江浙一带渐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C.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D.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022-06-17更新 | 398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因“北人南迁”所引发的生产技术变革,基本解决了大量人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存问题,长江中游地区(江西、湖南)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在长江下游地区,北方移民还将其旱作农物——小麦——引入该地,稻麦复种制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普遍性的耕种制度。随着粮食产量的有效提高,长江下游地区的民众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茶桑、果、渔业、纺织、制瓷等多种商品性经营和海陆运输业发展起来,以扬州为发展龙头,苏州、江宁为犄角的三角形农业经济区在唐后期基本形成”。

——摘编自张欣《“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徙与技术革新及影响》

材料二   唐代,江南地区的农具有许多改进,曲辕犁得到了推广,筒车也在南方各地的水田中得到应用,水利灌溉事业进步明显。《新唐书》记载,唐后期全国共修建水利工程101项,其中江南道达49项,居各道之首。北方先进的丝织技术此时也传到浙东;南海、广州和桂林的棉纺织业已全国闻名;南方矿冶业也有显著发展,有铜、锡开采的县数已超过北方。扬州是唐代造船业中心,洪州(今南昌)也是唐代的造船基地。大运河开通后,位于水陆商路交会点的扬州“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广州则发展为唐代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

——摘编自张瑜《浅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指出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时代性因素。
2022-11-25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大题预测卷03(江苏专用)-【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