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为波斯人以粗蚕丝织就,并以金银钱和宝石点缀精美图案。因光彩夺目、厚实耐用,唐朝中后期波斯锦渐靡神州,中国士大夫尤其喜好,其织就技术也随之传入。当时波斯锦上最流行的图案是“三拼凑”:太阳神端坐莲花座,四周纹饰以龙首龙身。这表明唐朝中后期(     
A.政局动荡导致手工业渐趋衰落B.中外交流盛况空前
C.外来文化影响士人的主流意识D.社会生活开放多元
2 . 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初,每年通过汴河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不过一二十万石,而高宗以后平均每年为二百三十万石,最高时达四百万石。代宗时期(762-779年)“每岁所运,或至百余万斛(石)”。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岁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据此可知(       
A.唐代粮食供给仰仗南方B.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
C.漕粮运输决定王朝兴衰D.农业粮食生产出现波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人文献中有“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的记载。白居易、李商隐有“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等诗句。这些诗文记载,可以反映出唐代(     
A.城市商业经济繁荣B.工商业集镇的发展
C.封建政府阻碍城市化D.集市夜间贸易的兴起
2023-01-01更新 | 584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19更新 | 66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