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收入在地域上失其二隅,只能偏倚江南、剑南两地,尤其江南成为全国财政和经济中心,形成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的局面。这种局面(     
A.反映了南方农耕技术革命性进步B.缘于北方井田制受战争严重破坏
C.使中国人口分布产生了巨大变化D.是维系封建王朝统治的必然选择
2 .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转向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品茶吸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人寻常百姓家。这一时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基于(     
A.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B.儒家思想内涵的拓展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3 . 为波斯人以粗蚕丝织就,并以金银钱和宝石点缀精美图案。因光彩夺目、厚实耐用,唐朝中后期波斯锦渐靡神州,中国士大夫尤其喜好,其织就技术也随之传入。当时波斯锦上最流行的图案是“三拼凑”:太阳神端坐莲花座,四周纹饰以龙首龙身。这表明唐朝中后期(     
A.政局动荡导致手工业渐趋衰落B.中外交流盛况空前
C.外来文化影响士人的主流意识D.社会生活开放多元
4 . 公元670年,唐朝四十余州出现了“旱及霜虫”,关中地区受灾尤为严重,为了救灾,唐高宗“诏令诸州逐食,仍转江南租米以赈给之”679年2月,因东都洛阳饥荒,“官出糙米以救饥人”,这些多是来自江淮地区的稻米。这表明,唐初(     
A.区域经济贸易联系紧密B.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供给
C.传统农业基础非常脆弱D.江南经济地位日益突出
2022-12-22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的“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原本通行的绢帛货币逐渐退出市场交易,使用的货币开始向铜钱等小型货币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货币的制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
C.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D.商业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