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中唐以来,唐政府始则禁用铜器,以谋增加钱的数量;继则维持绢帛的货币地位,以谋补助钱的不足;再则限制蓄钱,以谋钱流通于市。这些举措旨在
A.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B.放松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C.推动货币制度的改革D.挽救日渐凋敝的社会经济
2 . 与唐前期相比,9世纪之后长安城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开始了从“象法天地”政治之都向世俗生活之都的转变。推动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世界交流的加强D.坊市界线的淡化
2022-01-01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北新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冲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唐代著作作者分区(今地名)统计表
黄河文明带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总计
163099691167283
长江文明带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
(含上海)
总计
74694271875
南方沿海文明带广西广东(含海南)福建与台湾总计
23611
据表可知,唐代
A.政府的教育政策南北有别B.文化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
C.黄河流域人口数仍占优势D.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4 . 自隋唐以来,行会一直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于手工业的发展之中。为了防止技术外传,“各行有各行的隐语,非外间人所能知晓”,违背这种规定的同业者是不能受到行会保护的。行会的这种做法
A.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创新B.推动了政府抑商政策的实施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D.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5 . 唐初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部入闽,招徕流亡,建宅垦荒,开村落,拓山林,“负耒耜者皆望安仁而来”。对于归附的山越“流移”,实行“不役不税”政策,扶持生产。陈氏父子的这些举措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造成了南方地区动荡
C.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代以来,唐代钱币在新疆多地发现。1992年,在新疆库车附近的新和县,又发掘出大批唐代钱币,样式如图所示。这表明唐代
A.货币使用尚未统一B.西域与中原贸易频繁
C.丝绸之路从未中断D.政府已有效管辖西域
7 . 据《续谈助》记载,唐代巴蜀地区的青城山“遂斯安草市岁出茶千万斤”,反映出草市已成为当地茶叶交易的主要市场;剑南东川地区,产盐十分丰盛,也逐渐形成了草市;一些草市还成为远近闻名的鱼市、药市等。材料表明唐代巴蜀地区的草市
A.交易规模不断扩大B.分布格局受物产影响
C.商品种类丰富多样D.已发展为专业性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盛世“的一大特点是国家粮食储备充足。汉武帝时太仓中储存的多为北方种植的粟;而到唐代开元盛世,南方的稻米已经在粮食储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社会秩序稳定
C.南方农业得到发展D.曲辕犁的使用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地区或“钱货无所周流”,,或“悉以绢为货”,“杂以谷帛交易”。到唐朝时,已是“虽私家用度,亦非钱不行”。唐代这一现象
A.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地域商帮的形成
C.缓和了土地兼并的程度D.导致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10 . 唐高宗时的邹凤炽,玄宗时的王元宝,昭宗时的王酒胡,他们分别是唐代前中后期的巨富代表,同时也是皇室的座上宾。而众多大商人来到长安销售奢侈品,往往也是“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这说明,当时
A.官商勾结的现象十分严重B.重农抑商的政策得以改变
C.商人从官方及时获取信息D.追求奢侈品消费成为主流
2021-07-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