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唐以前,“广州旧俗,皆以竹茅为屋”,一场因战争引发的火灾曾造成上万人死亡,3000多户民众无家可归。唐初地方官员宋璟“教人烧瓦,改造店肆,自是无复延烧之患”。此后,砖瓦房逐渐取代茅草屋成为广州民居主流。宋璟此举意在(     
A.保护当地生态环境B.促进中原文化传播
C.拓展城市商业空间D.维护当地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要实证唐朝的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如果以可信度高低作为选择标准,在以下备选史料中应该首选(     
A.   敦煌莫高窟壁画唐朝《牛耕图》中的曲辕犁B.   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中的唐三彩盘
C. 刘禹锡诗《乌衣巷》中的意境描摹D.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唐朝的描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周朝的典制同样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经常被后人提到的典章制度。但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一部分制度到唐朝中期已遭到破坏,最终废弃,还有一部分则在进一步调整、发展后继续发挥作用,并为以后的王朝所继承。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强盛局面的政治、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
4 . 湖南长沙窑遗址出土的唐代瓷器,以器身装饰诗文题记为特色,其题记再现百首失传唐诗,涉及送别、民间故事、传统节日、崇佛、礼仪教化等诸多题材。这些文物(     
A.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民情B.再现唐诗的发展全貌
C.说明长沙制瓷工艺全国领先D.印证海外贸易的繁荣
2023-03-23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公元780年陆羽《茶经》成书,这是世界茶文化的首部经典,书中关于"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等论述,首次诠释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卢全、皎然等人还用一批经典的诗歌将这种思想上升到“道”的层面。由此可知,在唐朝(     
A.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B.饮茶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C.道学与儒学相互融合发展D.诗人积极宣扬饮茶文化
2023-02-28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城市之中,大多划分为坊里,一个一个方形聚落,考古所见北魏洛阳、唐代长安,均是如此布局。今日日本平安奈良城市以“町”为单位(意为平整的田界小路),犹存唐代遗风(见图)。材料最能说明(     
A.唐朝实行开放政策B.城市建筑风格的继承
C.中华文明影响力大D.盛唐时代的繁荣昌盛
2023-02-24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陕西西安出土的三彩载物骆驼俑,大量考古发现骆驼俑是唐代常见随葬品。此类陶俑可用来研究(     
A.骆驼成为祥瑞渊源B.西北边疆战乱频繁
C.陆上丝路贸易兴盛D.畜牧业的高度繁荣
2023-02-23更新 | 11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B.“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9 . 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唐中期至宋,当时的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要数扬州和益州(成都)。唐开元年间,成都府的人口户数为137046户,在当时位列全国第二。宋代时,成都为西南大都会,素号繁丽、百货川委。宋人田况有诗写到:“蜀虽云乐土,民勤过四方……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时期成都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不断发展。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从欧洲购买机器设备,创办西南地区第一家机器厂——四川机器局,四川开启了早期现代化进程。四川机器局管理上采用封建官僚社会的管理方式,早期主要生产机器、枪炮、火药等,后期还增加了电灯等民用产品。在四川机器局的带动下,一部分官僚绅商等投资现代工业企业,到1911年四川近代工业企业遍及矿业、印刷、纺织等20多个行业,还对云南等周边省区的现代工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机器局创办的特点,并分析四川机器局创办后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茶馆是成都的一个文化象征和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后,茶馆中电视和录像机逐步取代了旧时茶馆里的地方戏和其他形式的演出,室内的墙上贴满了影碟的封面,大部分都是港台和美国片。尽管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已发生根本性的巨变,但茶馆仍然可以容纳掺茶师傅、算命先生,挖耳师、擦鞋匠、小贩等在其中谋生,并进一步展示出传统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的活力。

——据王笛《农民工的城市经历:改革开放后的茶馆观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社会风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唐代的江南地区,除广泛施用的传统豆类绿色肥种外,人粪、蚕沙等也已作为基肥与追肥使用、甚至有农户通过圈养耕牛积累了大量厩肥。这反映出唐代江南地区(     
A.耕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B.先进犁地工具得到推广
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