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秦末农民起义冲垮了秦的残暴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战乱中,农民大量流亡异乡,穷苦百姓更是缺衣少食,在丞相曹参的倡导下,“黄老无为”思想受到朝廷内外的崇尚,并为文帝和景帝所取法,但文帝和景帝片面强调“黄老无为”的思想,对诸侯王的纵容,使王国势力凌驾朝廷,对商贾豪民兼并农民、骄横不法等问题态度暧昧。朝廷对铸币权时弛时收, “民多奸铸”的问题严重。汉武帝即位后,欲图振作,武帝首先在思想领域打破黄老无为思想占支配地位的局面,大力提倡董仲舒的新儒学,从官学中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派刺史代表中央巡视所部郡国,督查强宗豪右,也可以监督诸侯王。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行政机构内部)和纵向分权(中央和地方)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汉承秦制”并指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指出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政治局限性的相同点。阅读材料二,以史实简要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践行“立体分权”理念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桑弘羊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等人的经济思想,主张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设计了“均输”和“平准”政策,并对盐、铁等生活必需品及稀缺资源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其中对盐业垄断流通环节,对冶铁业则既垄断生产又垄断流通)。桑弘羊认为重农是对的,但不经营商业是不能富国的,商人之所以富贵是因为“或累万金”,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的辩护人。他主张山泽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宜私营,而国家可以将这笔收入用于“助贡献、修沟渠、立诸农、广田牧、盛厨田”,既发展农业生产,又不至于加重农民负担。但是他的重商理论的目的是通过统一和加强中央财政,巩固封建政权,而不是直接为商人阶级利益服务,这与当今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主张限制商业资本,认为实行盐、铁专卖也是为了“建本(农)抑末(商)”。这些政策有效地增加了西汉王朝的财政资金积累。

材料二   司马迁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求利致富,另一种是享乐。第一种本能是一切为了财富,第二种本能是要牺牲财富换取一切。司马迁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顺应自然,使人类能够发挥上述两种本能,这样社会才能富裕安定。司马迁认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上策是顺其自然,对经济活动不加干涉,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用教育的方法说服人民,最后才是用刑罚的方法说服人民;下策是与民争利。根据儒家的思想传统,中国千百年来对“富裕”采取否定的态度,耻谈富裕,耻谈经济;但司马迁对这一问题持反对态度,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衣食充足的社会,公众讲求礼节,热心公益;一个贫穷的社会,人民缺乏礼让,铤而走险,社会不安。

——材料二、二均摘编自袁贞《西汉时期桑弘羊与司马迁经济思想之浅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桑弘羊的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桑弘羊,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有何不同之处,并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做简要评价。
2023-01-14更新 | 36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选择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汉初,自西周末年沿袭而来的王侯豢养门客之风盛行。刘姓诸王更是门庭若市,诸多贵族官僚集团积极支持豪强势力,使其雄踞一方。针对这些现象,汉武帝迫切需要( )
A.加强中央集权B.统一治国思想
C.分割宰相权力D.实行盐铁官营
4 . 下面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这一政策(     
A.致使地方官员特权消失B.利用市场规律实现对经济的干预
C.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旨在削弱地方诸侯国的经济实力
2023-01-06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3(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5 . 据下表可知,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     
汉高祖“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 -斤 ,约法省禁”
汉惠帝禁止民间私自铸币
汉文帝恢复了民间私铸钱币
汉景帝禁止民间铸钱
汉武帝专令上林三官统管铸钱,严禁各郡国私自铸钱
A.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B.国家币制政策效果显著
C.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造币权最终被收回中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维护农业的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保持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封建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干预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政府干预思想来源于“轻重论”思想。所谓“轻重论”就是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管理与调控社会经济的理论,在商品的流通领域以及部分商品的生产领域,国家利用商品货币流通规律直接参与其市场活动,从而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全方位干预与控制,古代政府干预思想主张国家通过经济集权,由政府直接参与商品流通与部分商品生产,利用商品流通规律调控市场经济。

材料二       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府干预思想的影响下,采取专卖领域的经营,实行常平仓法、参与公廨本钱的借贷贸易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唐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德宗两税法改革。在两税法改革中最突出的效应就是国家不再干预农民的具体经营,如此一来,促进了地主和自耕农自主经营权的扩大,商品市场中农业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极大地促进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两税法中以钱定税的原则,不仅增加了市场中货币流通量,也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在商品经济中发挥力量。

——摘编自景维民、王婷《中国古代国家经济治理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汉和北宋时期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在两税法改革中干预经济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022-12-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选科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学者统计,汉代皇帝赐丝帛次数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据表格可以推知(     
在位时间三老、
孝廉
鳏寡孤
独高年
宗室成员、
各级官吏
平民匈奴等
外族
其他合计
西汉汉文帝23年
(前179一前157)
23201210
汉武帝54年
(前140一前87)
14601416
汉宣帝25年
(前73一前49)
410602224
东汉汉光武帝33年
(25—57)
00701412
汉明帝18年
(58—75)
0050005
汉章帝13年
(76—88)
12510211

A.西汉对基层民生工作的重视B.两汉时期纺织业的持续发展
C.汉代的皇帝赏赐以丝帛为主D.民族关系始终困扰两汉政局
8 . 汉武帝雄才大略,积极作为,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其中有利于国家增加收入、平抑物价的经济措施是(     
A.实行盐铁官营B.颁布“推恩令”C.推行均输平准D.设“五经博士”
9 . 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颁布“榷酒酷”,规定由官府控制酒的产销,官酿官卖,不准私人自由酿酷。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1年)“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朝廷明确规定了酒的价格,“榷酒”政策被废除,改行酒税制度。这一转变(     
A.有助于加强财政集权B.有利于节制过度的粮食消费
C.抑制了商业自由发展D.源于统治者治国策略的调整
10 .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的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
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