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如图为现代学者绘制的某项汉代经济政策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举(     
A.政府加强对商业垄断B.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D.保证了市场秩序稳定
2024-02-0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汉高祖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一举措(       
A.巩固了大一统国家B.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铲除了诸侯王势力D.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
2024-02-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现,西汉前期的铁器多没有产品标示或少量以姓氏为标示,西汉中期后各地铁器不仅形制相近,且产品标示也以所属郡国名的简称或编号作为标示,图1中的“山阳二”标示即表示是山阳郡的第二号铁工场制造。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制铁业政策的调整B.制铁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
C.私人制铁业竞争意识增强D.地方郡国取得制铁自主权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与中央的问题上,针对汉初“郡国并行”造成的诸侯尾大不掉的弊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藩国实力,使之无法与中央分庭抗礼。

——摘编自徐本华《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汉武帝在宏观经济制度层面推行了一场整体配套制度改革,这具体表现:在将利益最为丰厚的铸钱、煮盐、冶铁国营化;废除民间铸钱旧俗,规定由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均输”“平准”等。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及该制度的弊端。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措施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是出土于山东的汉代官印。印面上部铸有兽形凹纹,寓意国家盐法的威严,下部铸有“右盐主官”四个大字。这反映汉代(     
   
A.打击豪强地主B.改革选官制度C.推行盐业官营D.削弱地方权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平准书》:“汉兴,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是时吴王濞既即豫章郡铜山铸钱,文帝又赐邓通以蜀严道铜山,得自铸。《汉书·食货志》言吴、邓钱布天下。此亦开兼并之端。贾山谏除铸钱令,谓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盖为此发也。文帝之政,亦可谓敝矣。至景帝中六年(前144年),乃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行三铢钱。五年(前136年),罢三铢钱,行半两钱。元狩五年(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币制乃稍定,而五铢遂为最得民信之钱。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到汉武帝时期货币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影响。
7 . 汉元狩五年,武帝“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并颁布“私铸金钱者死罪”令。这一举措(     
A.与民争利,激化矛盾B.刺激市场,促进生产
C.加强集权,巩固统治D.扰乱经济,影响民生
2023-03-1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国内最大的皇帝雕像——汉武大帝雕像位于西安市西北郊的汉城湖景区内,该像高21.5米,寓意着西汉统治215年。基座高度7米,寓意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7位皇帝。塑像展示了汉武帝一统江山、胸怀万里的豪迈气概。下列属于汉武帝事迹的是(     
①令郡国举孝廉②颁布“推恩令”③实行算缗告缗④ 设西域都护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说明当时(     
A.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B.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
C.国家为开拓疆域进行准备D.商人经商环境较为宽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史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压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

——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