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有研究认为,在汉武帝身边的亲信重臣中,固然儒者较多,但并非醇儒,而是兼通其他学派者,即所谓“习于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者,这样的官吏在政事上倾向法治,叫作“文法吏"。这反映出西汉
A.独尊儒术的措施被废止B.法治思想蕴含在官方学说之中
C.出现了儒道并进的局面D.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1-04-19更新 | 579次组卷 | 11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辽宁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1·江苏·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史记》等书记载,西汉时人们热衷“驰逐”运动,连温良谨慎的汉文帝也期求这种“追速致远”的竞技乐趣。汉武帝执政,尚武之风益起,社会上又流行军事武艺运动。该记载表明,在西汉
A.察举选官注重军功B.国家统治崇法抑儒
C.时代风尚奋疾勇进D.崇武习气上行下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权。

——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材料二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就是“博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被称为“欧洲孔夫子”。他认为中国专制君主政治开明,重视农业,实行科举制,重视文人等。事实上儒家文化很大程度上被他们不切实际地理想化了。此外,也并不是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像他们那样迷恋中国,比如孟德斯鸠和卢梭,就曾毫不客气地批判过中华文明带有专制、愚昧特征的某些方面。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兴起的原因。
2021-04-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材料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任选材料中的三则史事,提炼主题并用材料中的史实说明它们与主题间的关系。
5 . 战国后期,秦国逐渐代替齐国成为学术中心。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吸收了诸子各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的思想体系,以如何治理天下为核心,以“法天地”思想为根本,揆天(揣度天道)、验地、审人,为秦帝国提供了一整套治国方略。据此推知,《吕氏春秋》的编纂
①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以“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为基础
③适应了统一趋势加强的需要④使三教合流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03-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董仲舒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架,融合法家、黄老、墨家、阴阳五行等诸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思想体系,该体系后来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新的官方意识形态,促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黄老之学无力应对新的社会问题B.神学体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呼唤思想变革D.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政治需要
7 . 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有官吏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春秋》之义,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见董仲舒主张
A.采儒补法,引礼入律B.唯问动机,不问事实
C.不尚刑罚,弃守法律D.刑不可知,威不可测
2021-01-1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字的拆分与组合既体现别样的意趣,又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图中"天人合一"四字合一的"合体字"即为一例,以下主张与其最为相近的是
A.和而不同B.天人感应C.无为而治D.发明本心
2021-01-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之学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在经济恢复、国力增强和社会稳定的同时,汉也出现了地方"王国问题"和中央外戚专政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同时出现导致汉
A.文化上再现了百家争鸣局面B.政治上具备了解决边患能力
C.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发生改变D.经济上要求强化经济管理力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镜花缘》是清代学者李汝珍于195~181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部分情节梗概如下:唐教与好友出关游历,受到许多兵丁盘查后方允许外出。他们来到他国大街上,看到当地人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也有穿着蓝衫的,那些做买实的,也是儒家打扮,斯文文的,并无商旅习气。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莫不书声眼琅。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也有写着“通经孝廉”的;其余两字匾额,如“体仁”“好义”“循礼“笃信”之类,不一而足。他们就当地风俗询问一位老者。老者称:“本国底民素未考试的,谓之“游民’。此等人身充践役,不列在四民之中。因此,本处人自幼莫不读书。考试之例,各有不同: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敞处国主当日创业之始,曾于国门处写一对联,下句是“要好儿孙必读书’,就是勉人上进之意。”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慨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