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防建设、海权意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千年的漫长历史,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既塑造出中华民族辉煌的陆地文明,也孕育了悠久的海洋文明。尽管在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内陆理念逐渐确立了在国家战略中的主流位置,但是不能以此判断中国对海洋无欲无求,也不能因而忽略昔日尤其是汉唐宋明的“海洋强国”地位。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直至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从而发生了海洋经略的历史“断档”,这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等层面都存在着特殊性逻辑。

——摘编自刘笑阳《古代中国海洋经略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一个国家,它若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公海,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就十分之高。建立起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上军事力量,拥有适当位置的殖民地是在海外支撑这个国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成功的殖民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商贸与海上霸权的影响,在本质上依赖于国民性格,因为当它们自然地起源于自身时,这些殖民地才能最好地成长。一个完全与其民众的自然根基相协调的政府政策将会在各个方面最为成功地促进其成长。英国较少在陆上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努力成为海上霸主,凭控制海洋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确保国家的胜利。

——摘编自马汉《海上权力要素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是“海洋强国”的表现,并分析明清海洋经略“断档”的特殊性逻辑。
(2)根据材料二马汉所述影响海权的要素,分析英国长期掌控世界海上霸权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出建议。
2024-05-13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