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带一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进入21世纪后,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正为世界做着更大的贡献。具体表现有(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共享        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③参加万隆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 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一带一路” 合作方向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4 . 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应付、一般性参与、主动参与到主导参与的过程,下列属于“主导参与”的表现有
A.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B.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动力。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和海上交往盛况也反映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形成于哪一朝代?精美的丝织品主要源自于何种手工业经营形态?该时期还有什么行业领先世界?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销往国外。唐朝形成哪两大制瓷系统?清代能烧制出色彩鲜艳,如同油画般的瓷器,是什么瓷器?

(3)宋元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有力促进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其中,南宋时,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商业中心的城市是哪一个?元朝时,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的城市是哪一个?

(4)明清时期,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的主要政策因素?综合以上问题,谈谈你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认识。

2017-06-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17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2017-05-04更新 | 480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7 .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00多年前,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当年高僧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的丝织品,曾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远销古罗马。罗马帝国的哪一部法律体系也涉及规范和调整贸易?
(2)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概括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世界历史背景。
(3)近代英国曾掌握海上霸权。19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贸易遍及全球的根源是什么?
(4)“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和周边国家共创机遇、共同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互利共赢。概括“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上目的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