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面内容摘自法国大革命时期音乐剧女作家奥兰坡·德·戈兹写作并发表的宣言,作者旨在(     
第六条法律应该是普遍意志的表达。所有的公民(女、男)皆应该个别地或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协助法律的构成。法律对所有的人应当一律相同。在法律之前皆视为平等的所有公民(女、男),除了有他们的品行与他们的才能区别之外,皆同样地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取得公共的职衔、地位与职位。
......
第十七条财产同时属于两性所有,不管他们结合或是离异。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出于法律认可的明确的公共需要,并且有公正与先决的补偿条件,任何人的财产权不可剥夺。
.....

A.宣扬女权主义B.追求浪漫自由
C.提倡民族国家D.践行《民法典》
2024-03-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因而构成拿破仑军队的主体的穿军装的法国农民,在战场上充分表现出了那些君主制国家的军队的士兵所缺乏的主动性和勇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拿破仑战争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根基B.法国农民将命运与拿破仑政权紧密相连
C.拿破仑帝国维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D.法国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枷锁
2024-03-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以下为1804年《法国民法典》部分条款内容。这些条款(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所有权是一种绝对、永久和排他的权利
婚姻是世俗男女之间一种基于合意的关系
A.巩固了共和体制B.摒弃了罗马法的原则
C.带有一定革命性D.推动了司法程序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所示为1804年英国一幅名为《法国天才看护她的爱人》的时事漫画,图中象征法国共和派的玛丽安娜女郎面目狰狞,举着刚从摇篮里出来的拿破仑,拿破仑身上披着一件皇袍。该漫画意在(     
A.认同法国大革命的民主理念B.赞扬拿破仑是大革命的产儿
C.批评拿破仑背弃了共和理想D.讽刺拿破仑加冕称帝的行为
2024-02-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马克思曾评述说:“在法国,在‘政治状态’还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经济状况’已经发展得超过它了。就政治状态来说,贵族拥有一切,资产者一无所有;可是就社会状况来说,那时资产者是国家里最重要的阶级。”马克思的分析意在(     
A.表明法国已经具备工业革命的基础B.强调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阐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揭示法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6 .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核心是在欧陆各国实力均衡的情况下,英国保持“孤立”。一旦出现一方力量打破平衡状态时,英国即放弃“孤立”,加入弱势一方对抗强势一方,重新回复均衡状态。下图中,英国两度放弃“孤立”政策的时间标注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世纪30年代,法国巴黎流行充满政治幻灭感的杂耍剧。这些剧作以既讥讽又肯定的方式滑稽通俗地迎合了“以赢来了人民的法律为荣的人民,已经把从君主到共和的选择用尽”的公众心态。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宗教改革导致人们精神空虚
B.政治动荡冲击公民法律观念
C.制度变革缺乏可靠思想武器
D.民主共和亟需积累社会力量
2024-0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拿破仑的军事征服活动大大减少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地政治单元的数量。维也纳会议后,德、意虽然又回到政治分裂局面,但两地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推动统一的精英运动。这说明拿破仑战争(     
A.侵犯了德意两国的主权B.使现代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C.传播了欧洲一体化的思想D.激发了德、意的民族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787年2月到1789年8月底,法国上层舆论界出现了众多小册子,提出第三等级的平等要求是在制造国家的分裂,并声称“维持三级会议是唯一合乎宪法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君主专制的强化B.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C.社会矛盾的加剧D.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2024-01-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格平等思想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伴随着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身份等级制度的废除逐渐形成的。中国更多地重视以国家和集体为中心的群体人格平等。西方则是由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的市民阶层,要求把平等、自由等作为人的基本要求提出。然后,在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借用自然本性的力量将人格宣布为人权;后来通过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法律的形式将人权原则确认下来。中国艰难的时局让人格平等最终形成了重视群体、国家的平等权利观。首先,由市场经济所培育的要求人格平等的新兴阶级力量无法通过自主行为将经济要求上升为法律的诉求;其次,传统的等级文化仍然有很强的社会基础,近代个人人格平等思想文化基础无从生发。另外,中国传统社会中形成了以国家和家族为中心的社会关系架构方式,历史文化的惯性对近代中国仍有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柴荣《近代中西人格平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格平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格平等思想与中国的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2024-01-24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