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斯大林“全盘集体化”的实质,就是要按“工业化”的方法和途径来改造和重建农业,那种几万公顷土地的集体农庄,在他的眼中必须是生产谷物的工厂。因此,斯大林所追求的并不是农业本身的长远发展利益,而是眼前刻不容缓的“工业化”需求。这表明(     
A.斯大林找到了工业化的正确路径B.在斯大林来看工业化才是硬道理
C.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所必须的D.工业化才是苏联发展正确的选择
2024-08-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1930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法令,其中规定高加索等重要产粮区到1931年春完成集体化。到1930年3月,苏联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达到了1426.4万户,占总农户的55%。这说明(     
A.“一五”计划工业成就反哺农业发展B.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C.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功应对危机
2024-07-01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菏泽市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一时间,中国知识界就做了相关的报道和研究。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至今已有100多年。这100多年的研究史出现了4个高潮时期。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以民生主义来解读“新经济政策”,弥合了双方的理论差异。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响应这一政策,指出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原理和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借鉴“新经济政策”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刘少奇提出过渡理论,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不要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三次高潮在20世纪80年代,以杨承训为代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这条主线,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国资本、改善上层建筑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次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很多学者从现代化、俄国历史整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角度来研究,视野更加宏大。

——摘编自《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研究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指出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形成两种解读的出发点。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对“新经济政策”研究的视角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2年、列宁指出、“我们在设法建立合营公司。这种公司的资本,一部分属于私人资本家、而且是外国资本家、另一部分属于我们。第一,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学习做生意,这对我们是必要的。第二,如果我们认为必要,我们随时都可以取消这种公司”这一主张(     
A.体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原则B.力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C.强调维护经济独立的重要性D.为工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2024-05-27更新 | 46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6年4月,联共(布)中央向全党发出通知,要求每一个党员,党内外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养成极大的责任感,节约每一个苏维埃卢布和戈比。同时,苏维埃国家尽量设法增加工业和商业的利润,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发行公债,努力吸收居民的游资。这些举措出台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开始全面实施B.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C.计划经济模式已基本形成D.来自法西斯德国的威胁日益加剧
2024-05-24更新 | 329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到1925年4月,苏共党内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已呈激化之势。布哈林主张向农民做出最大的让步,鼓励富农;斯大林提出向农民实行安抚的政策,但对鼓励富农感到不安;季诺维也夫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主义的发展,而是向资本主义的“战略退却”。这一争论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复杂性
C.苏联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D.斯大林模式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2024-05-22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认为,虽然俄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在组织像样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文明程度方面,在从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为此,列宁(     
A.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B.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C.反思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端D.谋划实现国家业化的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列宁在1905年《两种策略》中写道:“俄国与其说苦于资本主义,不如说苦于资本主义发展得不够。”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重新提起并多次强调这一论断。这反映出列宁致力于(     
A.扭转俄国经济落后局面B.探索建设国家的方向
C.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D.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024-05-10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斯大林在全国兴建大工业工厂的同时,在农村大搞“大型谷物工厂”,或者说是把整个农村变成“大型谷物工厂”。没有这种强化的、高速度的“全盘集体化”,强化的、高速度的“工业化”的前途是根本没有指望的。这主要表明的是(     
A.苏联经济模式是斯大林个人意志的产物B.苏联工业与农业发展都追求的是高速度
C.农业的集体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D.农业集体化与全国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
2024-04-24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仿真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0年代,苏联提高科学院的地位,加大了对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的管理力度。1931年6月,苏联代表团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首次提出“计划科学”的概念,在科学界引起了激烈争论。《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了“科学的社会关系”“科学与政府”等主题文章,还发起“科学、计划与自由”的讨论话题。科学界的这场争论,聚焦于(     
A.国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B.科学研究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C.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