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租让制是列宁首先制定并亲自领导苏维埃俄国加以实践的对外经济制度。192011月之后,列宁在其报告和文章中阐述了租让制的理论与原则。他认为,不实行租让,苏俄就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只要苏俄掌握着所有国营企业,那么租让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租让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承租人对企业只有经营权或使用权。承租人将按照合同规定,得到一部分产品作为报酬,并有权运出国外。政府对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承租人要给予优惠和补偿,保证不会单方面改变合同条款,保证承租人投入企业的财产安全。

——摘编自杨运中《列宁租让制思想研究》


(1)据材料概括列宁所制定的租让制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制定租让制的目的。
2021-12-27更新 | 303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商业的高度国有化,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爱国革命热情,通过种种办法实现资本积累和计划的高指标,这些不仅是苏联工业化实现的手段而且还是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最大的特色是拒绝从轻工业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这一“通常的”工业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牺牲农业和轻工业采取非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

材料二   1951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以重工业为中心。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工业相当落后,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速重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国际事务中敌对。为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必须加速发展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重工业。

——摘编自刘红《新中国建立60年来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
2021-07-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213月的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列宁引入了“商业原则”,广泛扩大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普遍推行经济核算制。同时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对企业用有关的经济指标评价其生产成果,对工人实行“按劳分配”政策和奖罚制度。列宁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租让制”,即把国内的土地、森林、矿山和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这样,不仅能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设备,而且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保持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允许其他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存在。

材料二:邓小平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废除压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所谓“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普遍推广承包责任制、集约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等问题上。邓小平通过创办经济特区和发展“三资”企业,全方位和长时期地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和信息,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高,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头雁和催化剂。邓小平则把非公经济当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能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存和相互促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方东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相同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1-07-08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布尔什维克党在急于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影响下的冒进政策。由于政府实行粮食垄断进而实行余粮收集制,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基本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1921年春,忍饥挨饿和生活无着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暴乱。1921228日,素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彼得格勒喀琅施塔得军港发生了1.5万名水兵参加的暴乱,他们的口号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归布尔什维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19213月俄共(布)十大后,苏维埃政府在农业、工业、流通和分配等领域陆续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史称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他们从国情出发,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即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1年列宁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探索和实践新经济政策产生的国际意义。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领导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试点。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通过武装干涉、经济封锁等手段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年轻的苏维埃意识到要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生存,必须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但是,俄罗斯帝国时期建立的工业基础已被战火摧残殆尽,西方国家对苏联又采取经济封锁,工业的发展缺少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等国家自顾不暇、商品滞销,需要扩展海外市场,这给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困境来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装备提供机会。

——摘编自兰庚泽《苏联工业化中的美国因素》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上由租让、合营公司的形式转为进口机器设备或者聘请外国公司承建工厂的形式。通过与美国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协定,设计、装备苏联的重要项目。1929-1945年,苏联与西方国家共签订了217个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139个。1933年,在经贸关系改善的基础上,苏联和美国建交。当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后,苏联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开始减少,1937年比1931年减少了87%,1937年进口机器只占国家总需求量的0.9%.

苏联在引进的项目上,成套设备过多,技术专利较少,消化、创新能力较弱。在引进的效率上,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办事拖拉,基层企业往往也缺乏热情。

——摘编自姜凌《苏联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引进美国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外国技术的引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一些人迷信资本家的威力,不相信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能行,甚至主张对国外私人资本作巨大让步,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成单纯的退却,列宁提出了批评,指出各种反对派既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也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性质。在批评种种错误言行的过程中,列宁阐述了“战略退却”的性质和意义。新经济政策是不得已而实行的“退却”,“退却”是有原则、有限度的。

——摘编自张晓旭《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

材料二   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思想,政府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不主张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显然这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当1934年危机的严重形势稍有缓和时,美国国内便不再“把羡慕的目光投向莫斯科、柏林”,而是攻击新政会把美国带进极权制的深渊。不过,当最高法院在认识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势不可挡时,最终放弃了原有的主张。

——摘编自倪昕《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做出“退却”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你从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中得到的启示。
9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苏联的经济建设给我们留下许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的心态就很能说明问题:“政策一付诸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然而,要我们自己去适应政策仍然感到十分困难,甚至很痛苦。”

——陆南泉、姜长斌、徐奎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材料二   苏联外交官亚历山大于1930年返回莫斯科,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大街上一片灰暗,餐馆和咖啡馆逐一消失,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氛,除了纸箱和食品罐头,橱窗内什么也没有。店员在张贴“无货”的标签,所带的神情与其说是轻率,毋宁说是绝望。每个人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其质量真是难以形容,我身上的巴黎西装让我不知所措、无地自容。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

——摘编自【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1)根据材料一,描述赫鲁晓夫的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斯大林模式在民生方面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10月列宁说:“今年春天,我们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退回到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手段、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这种退却是否已经够了,以至可以停止退却而开始准备进攻呢?”列宁说:“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与“退却”提法相应,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基调还常有“喘息”“改良”等。如“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后,如果取得胜利的国家经过极度紧张的斗争,其实力显然不够革命手段来实行某种过渡,那么改良……还是一种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时机。”

——摘自李浩《论列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退”“进”提法之差异和后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新经济政策“退却”“喘息”“改良”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原因。

材料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开始所定基调即是“发展”“前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1980年5月,邓小平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当经济改革首先要从经济调整着手时,邓小平在1980年12月又着重强调:“我们今天的调整不是后退,而是前进。”此后,“发展”“前进”的基调始终贯穿于邓小平的讲话之中。

——摘编自李浩《论列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退”“进”提法之差异和后果》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和邓小平改革基调的结果,并对这两种改革基调谈谈你的认识。
2021-07-14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