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根据官方统计,1509~1550年,15480人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到17世纪末,达到40万~50万。最初移居到美洲的西班牙人中,妇女很少,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西班牙人中,就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在庞巴尔时期(1750~1777年),为了尽快同化印第安人,他颁布了法令,“规定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结果,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

——摘编自王学玢《浅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940~1944年,美国人口增长了4.7%,而全美高校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却减少了近33%,硕士学位人数减少近50%,博士学位人数减少30%以上。美国科技研发办公室主任万尼瓦尔·布什在1945年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频频使用了“人才赤字”的概念。为此,美国政府为退伍军人提供大学教育、设立奖学金制度等,多管齐下,加快人才培养。人才赤字问题不仅未彻底解决,而且呈常态化趋势。

——摘编自梁茂信《冷战与美国人才吸引机制的形成(1945-19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向美洲移民对美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5~1960年美国出现“人才赤字”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1945年4月至6月成立联合国组织的旧金山会议上,由于中小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代表以及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争取,对纳粹德国大屠杀暴行的揭露,联合国宪章草案增加了七项人权条款。这些条款(     
A.清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B.体现了人文关怀意识
C.协调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D.确保了人权制度进步
3 .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据此可知,这两个文件(       
A.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B.使国际法发展迈入新阶段
C.催生了集体安全体制的形成D.明确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4 . 近现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国际体系

主要内容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

明确规定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通过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

维也纳体系
(1815年)

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等封建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1921年)

对战败国进行严惩;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并限制海军军备;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等。

雅尔塔体系
(1945年)

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欧洲被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建立联合国;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以上四个体系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5年2月,英国作家创作了漫画《碎片的麻烦》,如图。画面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就德国东部与波兰等东欧地区的版图正在玩着拼图游戏。该作品描绘的事件(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B.表明了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C.反映了东西方冷战形势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023-10-17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10月10日,反法西斯同盟颁布《管制委员会第2号法令:终止并解散纳粹组织》,盟国在德的非纳粹化进程正式开始。较之其他三个占领区,法占区负担的非纳粹化任务相对较轻。法方在德的非纳粹化方针中,撤换普通德国公务员并不在要点之列。法方认为,只有在对个人的这类资质进行长期观察鉴别后,才能做出留用、解职或监禁等处理决定。法占区当局的公务员的非纳粹化遵循着一项独特的方针——“自主清洗”。自1945年10月起,法方率先安排德国人员直接加入非纳粹化进程,但保留决定权。由此可见,法占区的非纳粹化任务的目标既是在“自主清洗”进程中驱逐纳粹反法分子,改变人员结构,维护占领区稳定,也是要借非纳粹化来吸收和保留“可贵”的德国公务员,优化行政结构,促进生产。在“经济赔偿”方针主导下,法占区提供了大量为法国经济输血的产品。以法国最紧缺也最需要专业人员管理的煤电生产为例,至1945年年底法占区29.1万吨煤的总产量中,有10万吨提供给了法国。

——摘编自徐之凯《二战后法占区的德国公务员与非纳粹化》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初期法国在德国法占区对待和整合德国公务员群体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法国在德国法占区对德国公务员群体措施的作用。
7 . 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由此可见,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     
A.带有较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B.表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一致
C.是国际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D.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
2023-09-25更新 | 309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年以来,世界政治格局以体系交替的形式向前演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心体系三次更迭。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新的互动原则集体安全机制试图取代原有互动原则大国均势;新互动原则实施失败,成员国再次回到原有互动原则。在雅尔塔体系中,集体安全机制与均势原则密切结合,成为新的互动原则;核武器的出现使得单元互动更加审慎。第三个体系是当今世界所处的一超多强体系(1991年至今)。

——摘编自姚枝仲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政治格局演进》

材料二   秩序是一种稳定有序的权力关系结构,伴随地缘政治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是全球秩序的转型,正如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所论及的:非西方世界的崛起使得西方世界秩序的普遍性不复存在,西方国家唯有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才能建立起和谐有序的世界新秩序。

——摘编自周颖《多极化世界的全球传播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政治格局中心体系三次更迭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世界秩序变动的因素。
2023-09-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了1914年时的预想,也最终让欧洲人从那种普遍弥漫的乐观情绪中猛然惊醒。不过,很多欧洲人还是重新打起了精神。一个永久性的外交圆桌会议在日内瓦设立,这就是所谓的国际联盟。作为一个以和平为目的的议会,国际联盟可能是截至那时的所有国家历史上最为勇敢的一次试验。然而,国际联盟虽然背负着全世界自由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厚望,却只成了一个辩论俱乐部。

——摘编自【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从非洲到月球》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在自由和平理论指导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稳定行动介入冲突后国家的建构,推动西方式民主政权改造。在二十多年中,从波黑的战后重建到阿富汗战争的失败,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其安全利益认知的变化,稳定行动在目标、内容、标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从征服者模式殖民者模式演变的特点。美国、法国等通过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话语权的控制,尤其是通过控制稳定特派团的安理会决议,将不同的稳定行动模式引入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使各时期的联合国稳定特派团执行不同模式的稳定行动,导致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其安全利益的工具。

——摘编自何星《稳定行动的演变及其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联合因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与国联的差异,并谈谈你对改进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活动的建议。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利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     
A.“全体一致”的原则B.安理会理事国一致原则
C.“大国一致”原则D.联合国大会决议
2023-07-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