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凯撒征服了高卢,而且是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人,大大开拓了罗马的疆域。公元前44年,罗马传闻凯撒想接受国王的称号,自从500年前罗马结束君主制以来,罗马人就一直蔑视被一个国王统治的观念。于是,60名元老院议员串通起来,密谋暗杀凯撒。在那个以“3月 15日”著称的日子,当凯撒走进元老院时,阴谋者们一齐刺杀了他,这位“国父”当场毙命。“凯撒之死”反映的实质是(     
A.平民与贵族之争B.罗马与外族之争
C.凯撒与元老之争D.共和与帝制之争
2024-03-09更新 | 371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人利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东、西方之分,将罗马和希腊并列归入“西方”,树立一种“非亚洲”“非东方”的身份和文化定位,由此,“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价值和信仰体系同化了”。这(     
A.体现多元价值体系的构建B.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C.阻断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有利于构建新的文化认同
3 . 苏格拉底与好友克里同争辩是否应越狱时指出,“不要太顾虑大众的意见”,“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与我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达成的协议”。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强调自由与美德的崇高价值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精神
C.主张政治精英管理国家事务D.批判直接民主的非正义性
4 . 在罗马帝国的东方行省,某些奥古斯都神庙拥有避难权,犯罪分子和逃亡奴隶通过逃亡到神庙就可以躲避惩罚。公元1世纪中叶,逃亡奴隶可以在元首雕像前控诉主人,也能够要求更换主人,或者向奥古斯都雕像寻求帮助。这种特殊的“避难权”旨在(     
A.强化元首权力的合法性B.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
C.扩大万民法的实施范围D.维护城市自治的传统
2024-02-2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前494年,大约两千名平民士兵携带武器和口粮,撤离到罗马城界之外的一座“圣山”以抗议债务奴役制。此后,平民与贵族订立盟约:“平民将拥有自己的官员,他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负有保护平民抵制执政官侵害的责任,并且不得由贵族担任。”据此可知,这次撤离运动(     
A.促使罗马向海外扩张领地B.导致了罗马社会持续的冲突
C.旨在维护罗马平民的权利D.终结了罗马贵族的政治特权
2024-02-05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史记·匈奴列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从今天德国的波恩附近直到雷根堡附近,全长584千米。另外,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该长城由三个罗马军团历时约六年分段筑成,史称哈德良长城,全长约118千米。

——摘编自马兆锋编著《伟大的古罗马文明》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他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古罗马艺术家关注现实中的人物,强调写实风格和个性化的形象塑造,开始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贵族、帝王塑像,甚至为将领权贵建造纪念性建筑,歌颂丰功伟绩。这反映古罗马(     
A.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B.政治文明具有创新性
C.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D.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古希腊城邦,通过演说表达建议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公元前427年,雅典公民大会在演说家克里昂的鼓动下,做出了一个极不理智的报复性决定:将密提林城邦男女老幼全部处死。这表明(     
A.公民大会选举制度弊端B.公民责任意识不断衰落
C.演说家享有特殊话语权D.城邦理性精神逐渐衰退
9 . 公元1世纪前后,古罗马城市设计特别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干道”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如罗马广场地处城市的中心地带,通常位于两条交通干道的交汇处,在空旷的广场周边,分布着神庙、法院和市场等重要建筑和场所。古罗马这一城市布局(     
A.有效缓解了住房紧张的问题B.以为宣扬和肯定现存制度服务
C.扩大了城市居民的公共空间D.激发了公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里程碑是罗马大道上的显著标识,用于路人了解行路地点和距离。奥古斯都时期,罗马皇帝的头衔名字逐渐成为了碑上文字的主体,而两地之间的距离则放在末尾表示,有的甚至都不进行标识。里程碑内容的变化(     
A.折射罗马政治体制的转换B.反映罗马境内经济联系加强
C.源于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D.表明罗马对行省的控制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